为什么有的人说艾滋病是

云芝能治疗癫痫吗-云芝的副作用、食用禁忌!

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靶细胞即CD4细胞(TH细胞),由于此细胞的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临床表现有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等、末梢血CD4细胞减低和血清抗-HIV抗体阳性。

病因

病原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为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100nm~140nm。电镜下呈球形颗粒。内含核蛋白,有两条单股RNA、逆转录酶和RNA结合蛋白p15。外有衣壳蛋白p24和基质蛋白p18。外有外膜包裹,外膜上有糖蛋白gp120和跨膜蛋白gp41。HIV有HIV-1和HIV-2型两种病毒型。HIV-1型为世界大多数地区流行的艾滋病病原。HIV-2型主要流行于西非、美国和欧洲一些地区,亦能引起艾滋病。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数月至数年,可长达8~10年。凡有不正当性行为包括同性恋、异性恋和两性恋、注射者、病人及多次输血和血制品者如血友病病人,均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1.无症状HIV感染

HIV已感染人体,但无症状,血抗-HIV抗体阳性。此类病人称为“HIV携带者”。此感染可经数月至数年,发展为艾滋病。

2.急性感染

当人体感染HIV后,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感染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出汗、乏力、肌肉疼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约半数病人出现皮疹,呈斑疹、斑丘疹或荨麻疹,充血性,直径4~6mm,主要分布于面、颈及躯干部,四肢较少。并有颈、腋、枕部淋巴结肿大。

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 Relatedsyndrome)

有些病人仅表现无症状性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可在颈部、枕部和腋窝等多处淋巴结呈对称性肿大,直径为0.5~2.0cm,无压痛。还可表现为持续数月的不规则发热,并消瘦、盗汗、乏力、腹泻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病人反复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此类病人为早期艾滋病,经过一段时间,可发展为典型艾滋病。HIV感染人体后,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临床表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卡波西肉瘤等。

(1)机会性感染

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由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易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部位有以下几种。

①肺部感染:常见的病原有卡氏肺孢子虫、CMV、结核杆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以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最常见。起病隐袭,有发热、盗汗、消瘦、干咳等,活动后有明显气短。重者静止时有呼吸困难、紫绀和呼吸衰竭。胸部X线检查,呈间质性肺炎。痰液、支气管镜吸取分泌物及肺活检组织检查,可查出肺孢子虫进行确诊。

②胃肠道感染:有毛状黏膜白斑病,口腔、咽部和食道炎症,由隐孢子虫、沙门菌、鸟分枝杆菌、CMV等引起的肠炎。

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由弓形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枝杆菌、CMV和HSV等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抽风、偏瘫及神志障碍等。诊断可做脑脊液检查及涂片和培养找病原体。

④皮肤黏膜感染:除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及毛状黏膜白斑病外,可有反复发作口唇、外阴和肛门周围HSV感染、皮肤带状疱疹、、皮肤细菌感染等。

⑤肿瘤:艾滋病时,有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常见有卡波西肉瘤、何杰金淋巴瘤、T细胞性淋巴瘤等。

⑥神经系统病变:由于脑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表面也有CD4分子表达,HIV可以感染脑及神经细胞。此外,单核和巨噬细胞携带HIV,经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病变。因此,约有60%艾滋病患者有神经系统病变。最常见为亚急性脑炎。亦可发生脊髓炎及末梢神经炎。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象

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末梢血白细胞常下降至4×109/L以下。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可降至1×109/L以下,病情愈重,淋巴细胞下降愈明显。

2.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T细胞绝对数下降,CD4+淋巴细胞计数也下降。CD4/CD8<1.0。

3.抗-HIV抗体检测

可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血清抗-HIV抗体作为过筛实验。因上述方法可出现假阳性,对过筛实验阳性的标本,应进一步作确诊实验。确诊实验有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放射免疫沉淀法(RIP)。确诊实验阳性即可诊断为艾滋病。

4.HIV分离及培养

可取患者的体液及组织标本作HIV的分离及培养。最常用的标本是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H9传代细胞共同培养。

急救与治疗

目前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采用以抗HIV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一)抗HIV治疗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①叠氮脱氧胸苷(AZT):AZT进入细胞后,通过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作用,磷酸化后形成三磷酸AZT,能选择性抑制HIV的逆转录酶,从而抑制HIV的复制和病毒蛋白的合成。剂量为500~600mg/d,分3~5次口服。疗程至少半年。副作用有抑制骨髓,使全血细胞减少,药物热和皮疹等。

②二脱氧肌苷(DDI)和二脱氧胞苷(DDC):作用机制与AZT相似。剂量:在体重超过50kg者,200mg/次。体重35~49kg者,125mg/次。均为2次/d口服。DDC为0.375~0.75mg/次,3次/d口服。副作用为可诱发胰腺炎、末梢神经炎、腹泻及口腔炎。DDI可诱发癫痫。

③d4T:用于对AZT耐药的HIV感染者,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炎、肝功能轻度异常及胰腺炎。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有nevirapine及pyridinones,可直接抑制HIV-1逆转录酶,但对HIV-2无抗病毒活性。对AZT耐药株有效。易产生耐药性,常与其他抗HIV药合用。

3.蛋白酶抑制剂

有ritonavir、indinavir和saquinavir。蛋白酶抑制剂与HIV蛋白酶结合后,可抑制HIV的复制。对HIV抑制率可达99%。对AZT耐药的病毒株有效。与AZT及DDC合用有协同作用。但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易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其抗HIV活性。

目前抗HIV的治疗,多主张采用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或轮换治疗,如AZT、DDI或DDC与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抗HIV的疗效及延缓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二)促进和调整免疫治疗

艾滋病有严重免疫缺陷,通过该治疗,可抑制病毒,延缓发病,有利于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1.干扰素α

用于治疗早期HIV感染和卡波西肉瘤。并可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剂量为36~54×106U/次,1次/d,肌肉注射,4周后改为3次/W。疗程为8周。 副作用主要有发热、乏力、关节及肌肉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

2.白细胞介素2 (IL-2)

可使血淋巴细胞数增多,提高免疫功能。剂量为0.25~2.5×106U/d,应连续24h静脉滴注,每周治疗5天,共8周。副作用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及全身不适等。

3.其他

还有胸腺素、香菇多糖等。

(三)机会性感染和卡波西肉瘤的治疗

1.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治疗

①TMP+SMZ: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剂量:TMP20mg/(kg·d),SMZ100mg/(kg·d),分3~4次口服或静脉注射。疗程3周。对本病的有效率为60%~80%。副作用有发热、皮疹、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等。

②戊脘脒:有效率可达60%~80%。对TMP + SMZ治疗无效或因毒副作用不能继续者,可用戊脘脒。剂量:4mg/ (kg·d ),溶于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滴注,应持续1h以上,以免发生低血压。副作用有白细胞降低、肾功能不全、低血糖及肝功能不全等。

③氯洁霉素和伯氨喹啉:剂量:氯洁霉素为450~600mg/d,分4次静滴或肌注。伯氨喹啉30mg/d,疗程3周。副作用:氯洁霉素有腹泻、胃肠道反应和皮疹。伯氨喹啉可引起溶血。

④安宁:剂量为750mg/d,分3次口服。疗程3周。副作用有皮疹。

(2)弓形虫病

可用乙胺嘧啶,首剂75mg,以后25mg/次,1次/d口服。磺胺嘧啶100~200mg/(kg·d),分4次口服。两药联合治疗,疗程2~3周。副作用有发热、药疹、血尿等,部分病人可发生白细胞减少。

(3)隐孢子虫肠炎

螺旋霉素1g/d,分3~4次口服。疗程3~6周。可减轻腹泻,但虫体常不能清除。

(4)隐球菌脑膜炎

可用两性霉素B 0.2~0.6mg/(kg·d),静脉滴注,与5-氟尿嘧啶100~150mg/(kg·d),分4次口服,联合治疗8周。有效率为60%~70%,但复发率高。

(5)念珠菌口腔炎及食道炎

可口服克霉唑1g/d~3g/d或酮康唑200~400mg/d,分2次口服。

(6)抗疱疹病毒感染

有全身CMV、HSV、EBV和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表现脑炎、肺炎和肝损害等。可用无环尿苷(Acyclovir),剂量为15~20mg/(kg·d),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丙氧鸟苷(ganciclovir)每次5mg/kg,1次/8h,静脉滴注。疗程2~4周。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

(7)鸟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环丙沙星0.25~0.75g/次,分2次/d口服。氯苯吩嗪100mg/次,1次/d口服。乙胺丁醇15mg/(kg·d),和利福平600mg/d,分2次口服,两药联合治疗。疗程与抗结核治疗相同。

2.卡波西肉瘤的治疗

可用长春新碱、博莱霉素、阿霉素等单用或联合治疗。也可用干扰素α30~50×106U/次,每日或隔日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用放射治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

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对调整患者的全身情况,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症状,取得一定的疗效。 一些中药如天花粉蛋白、紫花地丁、甘草素、香菇多糖等对HIV有抑制作用。人参、当归、女贞子等的提取物,灵芝、云芝多糖等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CD4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因此中医中药治疗HIV感染值得深入研究。

烟草花叶病毒(还包括hiv,sars)的基因是什么

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

B、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

C、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如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D.

哪里有卖各种整蛊,搞怪,搞笑之类的礼品店子?~?~2

蛊的解读与常见问题解答

首先要说明,我并没有亲眼目睹过蛊术,我了解蛊术主要是通过古籍与祖父的游方笔记。

这两个资料来源会比一些凭空来的一些材料可信,对民间奇术的研究,需要客观的态度,去掉不理性不客观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就接近真相了。民间所说的养蛊或蛊术一般会给不喜欢历史的朋友留下两类意思接近的印象。

印象一为:一种人工培植的用来害人的有生命意志的毒物,在《苦热行》中说“含杀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顾野王则说:“江南有养蛊的人,蛊的主人用它来,把它放在人的饮食里,人不能察觉。而且蛊如果离开了主人的控制,就会对无意间碰到它的人造成比较大的伤害。

李善对“吹蛊”的解释为飞蛊。

印象二为:巫蛊,就是把巫和蛊放在一起来说,巫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不是指蛊术了,而是对大多数民间害人巫术的总称。

所以平时说的蛊术,就是第一种印象中说的东西。

蛊这个字在古代还有其他数种含义,比如寄生虫、飞虫、诱惑、六十四卦之一等。但这些含义都与蛊术无关。

首先我们先要明白,蛊术所用的蛊,必须是人工加工的产物,不能直接从自然界中取现成的用。

所以很多朋友认为蛊是寄生虫,是个错误的认识。

前段时间,有位网友为了攻击另一位网友的形象,将一幅寄生虫的谎成为蛊术中蛊的发在百度某吧,造成不少网友对蛊术的误解,实际蛊术所说的蛊与寄生虫,不可能是同一事物。

我们从古籍中可以知道,“蛊”字在古代有时也被用作形容寄生虫,比如《说文》中就说:“蛊,腹中虫也。”但这里的蛊,仅仅是说“蛊”这个字众多含义中的一个,而非指蛊术。

因为对于寄生虫,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定论,在古人的认识中,蛊术之蛊与自然界的寄生虫本是两种事物。

我国比较全面的寄生虫典籍产生于明朝,当时有一本《金笥玄玄》流行于世,其作者已难以考证,但校正过它的梅颠道人周履靖却是位名人,故此《金笥玄玄》一书的内容也就有了相当大的保障。

《金笥玄玄》一书中将寄生虫进行了较完善的分类,其内容主要是:九虫总目、老君去诸虫方、初神去本丸、造云芝英法、苏仙内传去三尸九虫方、太清八琼丹方、太上去三尸炼水灵砂秘诀、伏虫图、回虫图、寸白虫图、肉虫图、肺虫图、胃虫图、鬲虫图、赤虫图等。

此书虽然将寄生虫的存在看作是比较神奇的事物,书中叙述的治疗方式和药方也很玄秘(比如西蜀道教徒去虫的方法和初神去本丸的之作过程),但也很明确的说明了寄生虫在初期和中期是可以治疗的,且此书中用只谈寄生虫的方式,很明确的将蛊术与寄生虫区分了开来。

道教徒因为注重养生强调身体健康,所以无论是对蛊术还是寄生虫都有深厚的了解,药王孙思邈就是道教徒中对蛊术与寄生虫非常了解的一位。

早在孙思邈的著作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寄生虫与蛊术并非同类事物。孙思邈在其千金方中反复强调的“中蛊术者最好先寻蛊术的施术者”这一理论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蛊术就是寄生虫,纵然寄生虫可以故意下在人的饮食中,也大可不必找什么施术者再医疗。直接医疗不是更好些么?

孙思邈是医疗工作者,他的著作出自实践,对中蛊者的医疗过程是验证治疗蛊术需要找到施术者理论的最好验证,经过验证后的结果显然说明孙思邈的理论是正确的。

前段时间有网友认为蛊是飞虫的一种,还有位网友自称可以用蛊术给人治病。当笔者问到这位网友的医疗工具时,这位网友的回答是——虫针。

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所以笔者当时就作出了这位网友是在和其他网友开玩笑的阶段。

因为蛊术之蛊与虫区别实在太大了。

今人说的虫,大多指昆虫类生物。实际虫在古代所指的事物却很多。虫很多时候都泛指万物。比如《大戴礼》中就有“介虫精者曰龟。”的语句。

所以即使是在古代将蛊术之蛊称作虫的情况却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只是用虫来说明蛊的生物迹象,我们从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就可以看出。孙思邈将虫类之毒分在了《千金方·蛇毒第二》,而对于蛊术之蛊孙思邈则单独将它归纳在了《千金方·蛊毒第四》,先前提到的寄生虫则在《千金方·九虫第七》内自成一章。

《千金方·蛊毒第四》内虽然也提及了虫,但只有一两处,且这一两处虫的含义,并不是指昆虫,而是指蛊术之蛊在人身上变化后的形式。

所以说蛊术之蛊绝不会是昆虫,而所谓用蛊术之蛊行医,就显得没有实据了,称蛊术之蛊为虫针,则是基本概念的错误。

至于以蛊术之蛊行医,则更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就在于蛊的起源。历史上对蛊术之蛊进行过讲解阐述的人很多,药王孙思邈是其中讲解的比较详细的一位。

孙思邈为山西耀县孙家塬人士,孙思邈在幼年时就喜欢谈论《庄》、《道》与诸子百家的话题,对佛教也颇有研究,之后其由道入医,对医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乡里有患病者大多受过他的医治而痊愈。

孙思邈好医术已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程度,他耗尽家产也要研究药理,故二十岁时已经精通了大多医学典籍。

隋朝灭亡后,他正式入山修行,结识了当时的名僧道宣。

唐武德年间唐太宗召其入京,当时已经中年的孙思邈却是少年模样,唐太宗惊叹不已,多次授于孙思邈官爵,而孙思邈皆一一拒绝。

唐高宗时再召入京,授官,又拒绝。后自称患病而归山。

孙思邈在修练期间著述颇多,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福禄论》、《保生铭》等等,现在这些著作大多都已遗失,唯有千金要方还算完整。

孙思邈一生注重养生之道,在他看来,人生病的原因无非内外两种,而蛊术之蛊则是致人命的多类毒物之一,孙思邈所写医书中的理论,大多取自他行医的实践过程,孙思邈曾为不少人医治过因蛊术之蛊而导致的疾病。如果蛊术之蛊可以作为医疗手段为人治疗疾病。孙思邈必然会进行研究实践,因为孙思邈接触的蛊术之蛊绝不在少数,这期间他必然与蛊的主人有过一番交涉,然而通读千金方,没有那个药方是以蛊术之蛊治疗疾病的,因中了蛊术之蛊导致亡的患者却很多。其他几本权威医书中则更少谈到蛊。由此可见,以蛊术之蛊行医纯粹只是一种某些朋友利用网友们对蛊的不了解所编造的空中学说罢了。

而蛊究竟是如何制作产生的呢?

以下材料中的蛊主就是指蛊术之蛊的主人。

关于蛊的制作,许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蛊术效果很恐怖,如果大量流行,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无论是正统教派之间还是民间奇术界,都将蛊术视为妖邪。

关于蛊的制作,大概可分为四个关键。

制作蛊药与容器是制蛊的必要条件。

制蛊所需要的有毒生物毒性与搭配则关系着蛊在将来作用的大小。

因为蛊术之蛊种类的不同,所以蛊药、容器、有毒生物就有了不少变化,下面将蛊术之蛊以制作分作几类,分别介绍其大概制作方式的制作过程。

方式一,蛊药加有毒生物式蛊术,下面简称H类蛊术

蛊主制蛊前会先以制蛊前辈遗留下的占卜方法占卜此次制蛊需要多少时间,蛊主制蛊的规模不同,所以占卜的方法也有几种。

其结果大多为:四十九天,一百天,一年,一年以上的极少。

蛊药是蛊术的三个关键之一,有了蛊药,才能制蛊,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所谓蛊药,并不只有一种。

H类蛊术的蛊药是为制蛊初期将有毒生物放入制蛊容器时为有毒生物维持生命用的制蛊药物,这类蛊药其主要成分是较好的补药与小毒药材,祖父笔记中称,蛊主往往在制蛊前花大时间寻觅上等补药,加上平时常备的小毒药物制作蛊药。蛊药的药物原料先要捣碎,再与蜂蜜或水果汁水和起来搅拌均匀。蜂蜜或水果汁水不能太多,最好令蛊药成浆糊状,此时在对蛊药行礼,念诵前辈蛊主所传的咒语。此时蛊药就做成了,剩下的时间里要将蛊药装入密封容器后选干燥房室保存,直到制蛊时候才取出。蛊药保存的时间不能过长,一个月以上不用则会影响药效。

蛊药制作齐备后,蛊主就要将寻找好的制蛊用的有毒生物选出来。制蛊所需的有毒生物并不以毒性大的为上等。制蛊的关键在于对各类有毒生物的合理搭配。

首先蛊主要了解有毒生物之间的生克道理,将其组成个小的食物链。但在数量上要有调整,比如毒蛇吃天龙(即壁虎),将毒蛇与天龙等有毒生物装入制蛊容器时就要多放天龙,如果有一条毒蛇就要放七八只天龙。这样是为了使得有毒生物争斗,也可使得这个食物链不至于因为某类有毒生物很快被吃掉而中断。

有毒生物与蛊药准备好后,就要将有毒生物与蛊药一起放入制蛊容器中。

与大家平时设想的不同,H类蛊术的制蛊容器并不是完全密封的,而是上面有两个或多个大小不同的小孔,且其体积很大,容器壁很厚,上面多有古老图文。蛊主多认为此类容器越是古老越容易制蛊成功。

蛊主将有毒生物装入制蛊容器,将几个极细木管从容器的小孔中插入。木管的制作都很精细,这也是制蛊细节上的一个关键。

一切安排完毕后,蛊主将装有毒物的制蛊容器放入家中祭祀蛊术前辈或蛊术祖师的密室,每日必须对装有毒物的制蛊容器行礼,念诵咒语。

这样进行下去,一直到先前计算好的日子,蛊主对装有毒物的制蛊容器行极为复杂的一套礼仪,念诵咒语。之后打开容器。

此时蛊术之蛊大多盘踞在容器内,喜欢吃肉食,蛊主要加害人时会对蛊行礼,念诵咒语。以双手食指敲装有蛊的制蛊容器,然后以双手食指一起指要加害者,或者以某一手只食指写要加害者的性命心中想其容貌。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加害他人。至于直接用食指去接触要加害者也是可以的。

其实无论那种方法,都很容易误伤他人甚至蛊主亲人,故此蛊主虽然有家财万贯的,但最终下场却都很不好。

H类蛊术的制作成功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在蛊术中不能算制作成功率高的。然其效果往往很好,此类蛊寿命较长,有传说称有此类蛊术之蛊活到五、六百年者,供养它的家族世代,族内有数百人,然而最后尽被强盗响马所杀。

全因蛊不能令人即刻便?还是蛊本祸患,其家本该有此祸,只是以家财万贯灭其后代的惩罚更大些?

方式二:以蛊药畜养有毒生物式,简称Y类蛊术。

Y类蛊术的蛊主制蛊前会先将制蛊容器内部清理干净,然后进行一套复杂的祭容器的仪式。

容器在Y类蛊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蛊主称容器中有历代蛊的魂魄,要养殖新蛊,必须要让去的蛊安息。大多数Y类蛊术的容器外形如一个极宽的酒坛,口不大。也有容器很长的,口较前一种容器更小,两种容器的壁都很厚实,这类容器大多很笨重。一般蛊主会将容器一直放在家中祭祀蛊术前辈或蛊术祖师的密室。

蛊主祭完容器后会将想要培养成蛊术之蛊的有毒生物,放入容器内。

有毒生物只能放一只,要要培养成蛊术之蛊的有毒生物往往是蛊主精心挑选的有毒生物。为制成蛊术之蛊前,它就一定具有其特殊之处,比如剧毒的蛇、生角的天龙等。如果将寻常有毒生物容器,不久后就会消亡。

有毒生物刚放入容器的初期,蛊主会取蜂蜜或水果汁水融合好了的补药加上有毒生物爱吃的食物喂养它。

每次喂食前,蛊主都会小声念诵咒语。

初期一般为二十到三十天,期间是蛊术之蛊的基础期,必须细心照料。否则它很容易夭折。

中期一般为四十到五十天。这期间蛊主会将拌有小毒药材和特殊药材的蜂蜜加上有毒生物爱吃的食物喂给有了些变化的有毒生物。

这段时期小毒药材的挑选尤其重要,不能太烈,也不能太弱,所以量和质的掌握都非常困难。特殊药材是指要配合有毒生物的特性加入的药材。比如大鼠要吃少量巴豆,蛇要吃雕鹰的爪或目,天龙要吃少量朱砂与盐,这些都是要用作改变有毒生物体质的药物。

每次喂食前,蛊主都会小声念诵咒语。

宋朝有道教徒善于制守宫砂,就是以朱砂养天龙,养成后捣烂天龙,做成颜料。点在处女身上,如果一直是处女,这个点就不会消失。

不知道这个药方是不是道教徒在与蛊主相斗时得来的,或许是蛊主乞命时所献也说不定。

后期一般为十一天,此时蛊已接近成型,蛊主会取其同族或克星来与它相斗,如果蛊得胜,则制蛊成功。比如如果蛊主培养的是一只大鼠,则可以找猫或蛇来放入容器,如果大鼠被猫蛇吃掉,则算失败。如果猫蛇被其吃掉,则制蛊成功。

蛊与克星或同族相斗时蛊主会以铁棒击石,大声念诵咒语。

Y类蛊术的蛊制成后,如果蛊主要用它加害他人,可以找到那人生辰住址,在住蛊的容器前焚烧,则被害者住址所在的人都会一夜暴毙。

或是蛊主取蛊身上的一些东西,加在要加害的人的食物中,那人过段时间后就会有中毒反应。所取的东西例如有:天龙或蛇的分泌物,大鼠或鸟的毛等。

蛊主接触这些东西也会中毒,不过蛊主自然是有解毒的办法的。

Y类蛊术制作成功率大概为百分之六十。比起H类蛊术,相对准确,不容易出现意外,但却容易被人察觉,也容易解毒。解毒的方法会在材料最后部分说到。因为内容很多,单拿出来说比较容易读懂。

Y类蛊术之蛊大多寿命很长,有相传了十几代的传说。但Y类蛊术之蛊年龄越大,越不易操控,蛊主稍有不慎,就会反而遭到它的,以至于灭门。

有养蛇作Y类蛊术之蛊的,家里媳妇不知道夫家养蛊,见到大蛇后惊恐之下以热汤罐到了养蛊的容器里,而后蛇虽然了,没几天这家人包括那媳妇在内也都暴毙了。

蛊术之蛊,起初是托于毒物害人,但因为它被蛊主培养得有了神智灵性,所以往往能学得一些妖怪得修炼方式,即使肉体被杀也不会魂魄很快消失。然而它的本性已经被人培养得很残暴了。只会为祸于人。往往被它的残暴所波及的,第一家都是蛊主的家人。

太上道祖说的福祸相倚的理论不正是这样的吗?

方式三:H类蛊术的延伸在人身上寄生后完成式,简称J类蛊术。

或者也可以说J类蛊术是H类蛊术的一个分支。

J类蛊术之蛊的初期制作方式与H类蛊术之蛊的制作方式基本相同,只是所用容器没有孔,所选的有毒生物也多采用射工、蝎、蜂、蜈蚣等细小昆虫为主。而在制作时蛊主所念诵的咒语与制作H类蛊术之蛊时所念的大不相同,或许这就是其变化不同的关键。

据说J类蛊术之蛊的雏形成型后不能被阳光照射,需将它从制蛊容器中倒出,以湿润的布包裹。J类蛊术之蛊的雏形如芝麻般大小,一般大小的容器可产上百个左右这样的蛊。

之后蛊主要将蛊放在祭祀蛊术前辈或蛊术祖师的密室内十天,据说这是为了请祖师或前辈的英灵使得蛊变得更小。

十日后的蛊会比先前的蛊小上一半,蛊主随后会挑选适当的时间,将蛊下在陌生人或仇人的饮食中,被下蛊者身上带有麝香雄黄,蛊会不产生效果,久了会被排除体外。

被下蛊者身上没有麝香雄黄等物,就会发病。蛊会在他身上潜伏或者一个月或者一百天,或者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天吸取中蛊人身上的营养,随着体积变大,蛊会开始吃中蛊者的内脏。中蛊者此时会有强烈的感觉,必然会请医生,如果医生博闻,就会从患者的神情、粪便、脉搏、患处看出患者中了蛊毒。此时医生会开药驱毒,往往能辨认出是蛊毒的医生都能医治的好这类病症。我会在下面说道具体症状。

患者所请的医生只能医治寻常疾病,且不博文,则无法辨认出蛊毒,一般会按寄生虫或痢疾等病来开药。患者则会一病不起,不久后油尽灯枯而。

患者后,蛊会破开患者的肋下或从患者的眼、耳、鼻、口、肛门中出来。如果此时蛊仍没有成长完毕,则会继续依附患者的家人或当时在患者身边的其他人。因为蛊十分细小,善于隐藏,所以往往当时在患者身边的人很容易中蛊。

成长完毕后,蛊会回答蛊主的容器中,生卵。因为其雏形往往被医生所杀,所以回到蛊主身边的蛊会很少,往往一百只能回去十只左右。

成长完毕后蛊所生的卵比芝麻小一半,蛊主可以此加入想要加害者的饮食中,蛊的卵则会潜伏在被害者身上吸取营养分泌毒物。蛊主在远方对着蛊所在的容器念诵咒语时,蛊会在被害者身体内咬附近的肉或内脏。蛊主停止念咒语,则蛊会停口,继续吸取营养分泌毒物。一般这J类蛊术之蛊的卵很少有能害人的时候。

古代蛊主多用此来勒索钱财,控制仆人。然而被勒索者或其仆人往往会暗杀蛊主。或请名医高道破其蛊术。

政府如果抓到此类下蛊者,则会将其烧示众。所以虽然J类蛊术之蛊的蛊主受到来自蛊的威胁很少,但一般被发现依旧难逃灭门。

蛊有千万种,只要稍微改变制蛊时的某个细节,制出的蛊就会大有不同。

所以唐代道教徒孙思邈前辈说:“蛊有千种,每一种都有不同之处。”孙思邈前辈又说:“医学方剂很多,作医生的不能全部学习,所以不能一一陈述。”

孙思邈前辈言下之意就是说,蛊的种类很多,治疗者不能去观察蛊的特点,应该去观察它的共通之处,找到其原理和关键,才能很好的治疗蛊毒。否则一个人的头脑,是无法辨认那么多蛊的。

今天网络上有些朋友列举金蚕、竹节等蛊,却是有点不太明智了,所以我并不将蛊的品种一一列出,仅仅将它归为三类。

中蛊后的身体情况往往是古代中医研究和治疗蛊毒的一个关键。

中蛊后患者的身体一般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同时有三种以上者,最好能去看看中医或按照我下面列举的治疗方法试试看。因为以下的情况同时有三种以上者,很可能是中蛊。

情况一:突然时常吐血或大便内有血,因为中蛊后往往蛊毒或腐蚀患者内脏,所以患者往往会吐血或大便内有血,吐血次数越多或大便内掺血越多,就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但也有其他疾病有吐血或大便内有血等症状,所以需要另外参考其他病症。

情况二:长期拉肚子,吃了多种药物,看了不少医生,治疗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仍没有好转的。

情况三:腹部在短时间内膨胀数倍,到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病因的。(有些蛊细小,恐怕西方仪器不能发现。)

情况四:突然不喜欢阳光,喜欢躲在没有阳光照不到的房间里。

情况五:突然性格大变,喜怒无常,情绪烦躁的。

情况六:突然感觉四肢沉重,全身无力的。到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病因的。(有些蛊细小,恐怕西方仪器不能发现。)

情况七:突然尿频,到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病因的。(有些蛊细小,恐怕西方仪器不能发现。)

情况八:大便长期漆黑,或特别坚硬,或特别少,或有轻微赤红色的。到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病因的。(有些蛊细小,恐怕西方仪器不能发现。)

情况九:医院检查出有寄生虫,长期不能除尽的。

情况十:突然厌食,闻东西都觉得臭。到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病因的。(有些蛊细小,恐怕西方仪器不能发现。)

情况十一:男生长期梦见自己与美女交合。女生长期梦见自己被的。

情况十二:常常打冷战。

情况十三:常常身上剧痛,每次剧痛的地方都不一样的。

情况十四:吐出青蛙、蝌蚪、蛇或其他生物的。

情况十五:突然变得嗜酒的。

情况十六:吐出黑色肉块或肉条的。

情况十七:胸中气闷,好像有东西塞着的。

情况十八:突然耳聋,常常目眩的。

情况十九:突然患癫痫的。

以上的身体状况,有三种以上的最好能到中医处检查,或使用我所列举的方法,如果只有一种或两种的,或许是其他疾病。但也可以试用简单的方法来求个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