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麦大枣汤

经方治疗癫狂-经方治疗小孩癫痫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

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

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现代应用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本方应用的重点。如癔病(癔病性失音、癔病性泄泻、癔病性黑朦症等)、癫痫、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小儿夜惊症、小儿夜啼、梅核气、小儿多动症、神经性厌食、癫痫性痴呆、神经衰弱、严重失眠、夜游症、郁证等。

2. 以痉挛性发作为特征的疾病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痉挛性咳嗽、阵发性头摇不止、外伤后痉挛、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硬化并震颤麻痹、胃痉挛、四肢肌痉挛、子宫痉挛等。

3.其他疾病。如盗汗、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症、小儿遗尿等。

经验参考

本方在情志病中运用的机会比较多。这类疾病的情感色彩较为浓厚,表现也多样化。或喜、或悲、或笑、或泣,可谓嬉笑怒骂皆可见之。其程度也轻重不一,轻者可小声哭泣,痛苦不寐。甚者可狂躁叫骂,哭天喊地。也可表现为紧张的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紧张和肉体上的紧张。精神上的紧张如或烦、或惊、或悸、或怯、或失眠等;肉体上的紧张如全身的阵发性痉厥和局部的抽搐。其发作可有诱因,其人高度敏感,可因一点小事刺激而发作,也可无故发病,难以自制。本方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使过敏的、紧张的、兴奋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在这方面,医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岳美中医案集》记载了岳老以本方治一男一女两例脏躁病。矢数道明以本方治一 17男健壮男子患郁病,每日发呆,尤任何欲求,完全处于忧郁状态。—到午后四时,即独自入—室,无故悲哀,潸潸泪下,持续—小时许,方能停止,再从室内出来。腹部坚硬如板且紧张。投本方两个月哭泣停止,逐渐恢复健康(《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1987,78)。周勤芳等以本方治疗歇斯底里精神性发作25例,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60;2:32)。在精神分裂症方面,黄文东以本方加龙骨、牡蛎治疗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82;6:273)。程门雪十分推崇甘麦大枣汤,认为这是一张治疗心神不宁的有效好方,并与百合地黄汤合用。成药脑立静就是由本方加上维生素类组成的。

本方在儿科也有广泛应用。《勿误药室方函口诀》载本方用于小儿啼泣不止者有速效。《方舆辊》载治一小孩昼夜啼哭不止,用甘连紫丸、芍药甘草等无寸效,试与甘麦大枣汤,一二日而止。自是以后,用治小儿啼哭甚多。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所土之小儿夜啼,为非发怒性。孙浩治一患小儿多动症的9岁男孩,表现为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好做小动作,甚至在室内外走动。患儿体瘦神旺,寐则易醒,纳少便干,脉弦数,舌红,舌中心见微薄白苔。予甘草10g、淮小麦50g、大枣10枚。先将淮小麦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煎煮至麦熟,再人甘草、大枣同煎。煎至枣烂易于去皮始可。令患儿饮汤食枣,上下午各一次。连用3个月而渐安(中医杂志,1994;1l:696)。另外,本方还加味用于小儿遗尿(加桑螵蛸、菟丝子、益智仁)、小儿盗汗、小儿厌食等。治疗小儿蛲虫病,用本方内服,配合外用雄黄粉撒于肛门,少则一次,多则三次可愈。

本方证以精神上的悲伤为主,可伴有躯体上的“数欠伸”,但并非必见。“数欠伸”是频频呵欠与伸懒腰之义,是精神疲倦的表现。当然,也可引申为不随意的强迫性运动。临床上以女性及小儿多见,女性体质及女性性格的男子也多有应用的机会。适于本方证的患者,其人平素多有颜面带哭貌,性情不开朗,抑郁,忧闷,易于落泪。当精神症状不典型时这些可作为用方参考。患者的体质多虚弱,症状多急剧,腹诊多有腹直肌拘急的征象。《皇汉医学》说“本方以有甘草大枣,于腹证上是右腹宜肌挛急。若有此腹证,不问老少男女,与本方颇佳。”本方所主之“脏躁”为情志病,因此应辅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暗示,以增强疗效。

在剂量上,方巾甘草大剂可用至30g。张常春认为甘草用15 8以上方能提高疗效(新医药学杂志,1974;7:25)。南通精神病防治院报道甘草用25~45g,疗效尚好(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8;1:65)。小麦可用至60~100R,大枣用至30g。

原文点睛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六条)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注论精选

莫枚士:此为诸清心方之祖,不独脏躁宜之。凡盗汗、自汗等可用。《素问》:麦为心谷。《千金》曰:麦养心气。《千金》有加甘竹根、麦冬二味,治产后虚烦及短气者,名竹根汤。又有竹叶汤、竹茹汤,并以此方为主,加入竹及麦冬、姜、苓,治产后烦。夫悲伤欲哭,数欠伸,亦烦象也。依全书通便,此方当名小麦甘草汤,或麦甘大枣汤亦得(《经方例释》)。

尾台榕堂:脏者子宫也。此方治脏躁以缓其急迫。孀妇室女,平素忧郁无聊,夜夜不眠等人,多发此证。发则恶寒发热。战栗错语,心神恍惚。坐卧不安,悲泣不已,服此方立效。又癫痫,狂病,与前证类似者,亦有奇验《《类聚方广义》)。

大墀敬节等:此方能镇静神经过度兴奋,并有缓解各种痉挛症状之效。最常应用于癔病、神经衰弱症。患者无故悲痛哭涕,不能安眠,甚至昏迷或发生惊狂症状。或在癫痫、神经病等猛烈发作,几无间断之激症,用之有奇效。两腹直肌多拘挛如板状,但亦有软弱者。方中甘草、大枣为缓和剂能缓解异常切迫之肌痉挛、神经兴奋、疼痛等。小麦亦有缓和镇静之效,尤能缓和脑神经之异常兴奋。由于以上适应证此方应用于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症、失眠症、癫痫、舞蹈病、精神病、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因蛔虫之腹痛呕吐等(《汉方诊疗实际》)。

3090阅读

搜索

倪海厦讲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禁忌

张锡纯治疗白发

倪海厦治鼻炎三味药

张锡纯治便秘奇方

甘麦大枣汤不适合的人

吕红彬看病怎么样?

吕红彬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跟随我国知名伤寒专家郝万山教授潜心研习,后分别受教于我国中医药名老中医房定亚教授、我国知名颅面神经外治专家黄石玺教授,对《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等中医典籍颇有研究。长期从事中医神经内科临床诊治工作,善用经方和外治法来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面肌萎缩、眼睑痉挛、梅杰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头痛、癫痫等中医疑难杂症。

五输穴的位置及应用

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内经有关五输穴应用最广泛则是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所说:“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穴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这里指出了五输主治五变的应用刚要,其应用大致可归类分析如下: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就是阴经井木、荧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这样的配合有什么理由吗?据难经六十四难解释说:“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金,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井金也,余皆类此。”这是将庚金与乙木就五行与天干融合说明(天干之五行系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干,乙丁己辛癸属阴干),阴与阳相对,刚与柔相对,阳刚阴柔,金刚木柔,刚柔相济,其余四输依次类推。这样的配置,阴阳本身是自生,但彼此之间则相克,虽为相克,但实际则克中有生,这其中含有控制论的意义。

五输穴全部位于肘膝以下,肘膝下还包括络穴、郄穴、下合穴和八脉交会穴等特定穴位。这些穴道一直被认为治疗范围广,效果好的穴道,不仅可治疗局部,邻近和循经的疾病,还可治疗全身脏腑的疾病。一些高明的医生也就仅针手脚(指肘膝以下)的穴道即能达到起病愈合的目的。为什么肘膝以下的穴道效果好,治病广?从解剖学分析,除了与其所治疾病部位或脏腑有节段神经的牵连关系外,可以认为主要是由于肘膝以下的穴道,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特别大的缘故。神经解剖学知识指出,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的大小,不是与人体该部体积的大小成正比,而是与该部的功能繁简成正比。手是劳动器官,足是运动器官,它们的功能很复杂,所以它们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也就较人体其它部分大得多。因此将之应用于针灸也就是针肘膝以下的穴道,对大脑皮层的影响范围广,作用力强大。

还有在手上,拇指的功能比其它四个手指的功能复杂;在脚上,姆趾的功能比其它四个脚趾的功能复杂。因此拇指和姆指在大脑皮质的投射代表区更大,针灸医生常用靠近拇指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合谷穴(大肠经的原穴),和脚上靠近姆趾第一、二跖骨之间的太冲穴(肝经的原穴),认为这二个穴道治病的范围广,作用强,疗效高;同时把合谷、太冲两对穴道一起使用叫做“开四关”……..有镇静、镇定、镇痉等作用。可以治“诸脏腑病症”和很好疑难杂症,尤其是神经和精神方面的疾病更常有很好的疗效。董氏奇穴一一(手指)部位的穴位特多,疗效亦好,特别是大拇指上的五虎穴及妇科穴,其效果更非十四经穴所能及,这些亦就是基于此一原理之认识及应用。

五输穴是一种要穴归类法,有一少带多的优点。五输穴为五脏在经络的全息点。古人言:“善用针者,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主要系指五输穴而言。如果说方剂有经方时方之分,针灸亦可分经方时方,灵活应用五输穴就如同方剂学活用经方一般,精要而速效。目前有关五输穴的应用,首先仍系以《内经》为主,其次则为《难经》所述者;此外尚有生克制化用法;同气相求用法(又称交应疗法);五门十变疗法;升降应用疗法;时间疗法等等。以下择要介绍:

(一)“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有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的作用。可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或炎性证初发期之暴痛。或某一脏器之功能失调,有一定治疗作用,根据灵枢本藏篇所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古人以失神无知者为病在脏,又《伤寒论》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井穴为十二经交接点,急救必用,例如:在少商、商阳点刺出血,能泻脏热,疏通经脉中气血凝滞,开郁通窍,对中风、热厥、喉肿、狂疾有特殊疗效;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墩(肝藏血)能治崩漏症;心井少冲,小肠井少泽均能治中风猝倒,卒然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少冲清热镇心尤有卓效;膀胱经井穴至阴能矫正胎位及治难产;肾经井穴涌泉善治各种厥逆及各种痫症,小儿惊风。此外中冲、关冲均能回阳救逆,治疗中风猝倒……。窍阴也能治失眠。从这些例子看来,可见病在脏者取之井,是经验的结晶。《乾坤生意》也说“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恶侯,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回生妙诀”,点明了井穴急救的特殊作用。

(二)“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阴经之荥属火,阳经之荥属水,病变于色多为火热或水寒所致。荥穴对各种病变于色的初发病期,及原发性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例如:临床上治疗肺热病(急性支气管发炎或肺炎)咳喘右颊先赤之初发病期,刺手太阴经之荥穴鱼际和手阳明经之荥穴二间,有退热镇咳平喘之效。鱼际穴对于肺热及肺热之气喘皆有立刻定喘之效。晕针时脸色惨白,可针心经荥穴少府强心解之。此外《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肝即病肋中痛,取之行间(肝经之荥穴),以肝经行肋下,临床上治疗肋间神经痛刺行间,有镇痛疗效。还有三焦荥穴液门配肺荥鱼际善治喉病(见百证赋)等也在临床常用

(三)“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输穴有益气化湿之功,善治中满、倦怠、溏泄、疼痛之疾。输穴对于阵发性的神经痛及间歇性的发热有效,所谓:“时间时甚”就是有时间歇(停停),有时严重。这种状况的病变在临床最为常见,疼痛除“伤风”及“癌痛”外,几乎皆为“时间时甚”之痛。盖输穴非属土(阴经)即属木(阳经),木主风,土主湿,例如:风湿痛平时天气好则平安无事,下雨天潮即疼痛发作。还有疟疾癫痫也是有间歇性的发作,这些都是输穴主治的范围。个人临床常用束骨治后头痛颠顶痛,陷谷治前头痛,临泣治偏头痛,效果很好,这些便都是输穴。此外用各经输穴治风湿病痛也极有效,这都是从“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的原则出发所致。

(四)“病变于音者取穴经”,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经穴能温通经络,疏散风寒,经穴对于病变导致声音失常之症状,皆有疗效。对于各经病变累及某一器官,功能失调者也适用。例如:刺肺经之经穴经渠能治喘咳就是有调整呼吸器官功能紊乱的作用,又脾经脉连舌下,针灸大成记载刺脾经经穴商丘,能治舌本强痛就是一例。而前述之咳喘及舌本强痛亦皆能导致声音改变,此外心经经穴通里善治暴瘖(见金鉴)亦是本于“病变于音者取穴经”的原则下使用的。综合观察各经经穴,如:阳溪治牙痛(见席弘赋);解溪治风湿面肿(见金鉴赋)及颏部、下颌、前颈病变;阳谷(小肠经经穴)治颌肿口禁(见百症赋);昆仑(膀胱经经穴)能定喘(灵光赋)及治齿痛(金鉴);复溜(肾经经穴)能定喘;间使(心包经经穴)可治失音(百症赋)皆与咳喘或口部发音有关,足见此一定律的确有临床价值(五)“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合穴能益经气调整内脏器官之功能活动,主脏腑一切慢,有健脾强胃,具有培元之功,善治逆气、胀闷、泄泻等症。对于饮食不节所致之病变亦有特效,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又刺手足阳明经之合穴曲池和足三里,则能促进消化、呼吸新陈代谢的强壮保健作用。尺泽、委中、足三里刺血能治饮食不节,急性肠胃病,又“经满而血者”取之于合,委中、足三里、曲泽、尺泽等合穴都是刺血常用的穴位。

此外,《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曾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这条是说荥穴、输穴适于治疗各经所过的体表和所属经脉病变,合穴则适于治疗体内各自所属六腑的疾病。这条所指出的取穴原则,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所谓“荥输治外经”,一系指荥输部位较浅,所以用治体表及经脉病,其次是与荥输的五行属性有关,盖阴经之荥穴属火,阳经之荥穴属水,水火与寒热有关,也就是与外感有关,而善治外感病。液门为外感起手针,治感冒甚效,配合肺荥鱼际疗效尤佳。阴经之输穴属土,阳经之输穴属木,土应脾主湿主肉,木应肝主风主筋,外经病多与风湿及筋肉有关,所以风湿肌肉疼痛之病多取输穴,外感风寒风热之病及上火火热,体寒阳虚之病多取荥穴。

例如:每一经之输穴皆善治本经之筋肉疼痛,如:束骨治腰痛,头痛太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临泣善治偏头痛,腰侧痛等少阳经之疼痛,又如上牙痛取内庭,下牙痛取二间、三间(玉龙赋、天星秘诀、席弘赋);耳鸣耳聋取液门、中渚、束骨等有效,这就都是“荥输治外经”的具体实践。至于合治内府,一则系合穴之本,水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针合穴有调先后天之作用。

据报道针刺 健康 人及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发现胃弛缓时会使收缩增强,胃紧张时能使之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又如:阳陵泉,用胆囊造影研究,发现针刺无胆囊疾患 健康 成年人时,阳陵泉能增强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因此对胆石症有一定作用。

这说明了“合治内府”是有科学道理的。《灵枢?夭寿刚柔篇》则说“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这条的意思是说内为阴,体内的五脏属阴,五脏有病,即所谓病在阴中之阴,当刺阴经的荥火穴和输土穴;外为阳,体表的皮肤属阳,如果皮肤有病即所谓病在阳中之阳,就当刺阳经的合土穴;外为阳,体表的筋骨属阴,如果筋骨有病,即所谓病在阳中之阴,就当刺阴经的经金穴;内为阴,体内的六腑属阳,如果六腑有病,所谓病在阴中之阳,就当刺阳经的络穴。针对上述原则,五脏有病可取荥穴、输穴。

如:心经有火,出现舌赤、口燥、心烦等症时,可取心包经的荥穴劳宫、输穴大陵治之。肾经有热,出现尿频、溲赤、腰痛等症状时,可取荥穴然谷、输穴太溪治疗。此处取荥输主要是指阴经之荥输,与前述荥输主外经,多系去阳经之荥输有别。

病在脏(阴之阴)取荥输之原因大致如下:脏病以心病为急,又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主明则下安”阴经荥穴属火,与心相应,针之有护心气之作用。阴经之输穴属土,针之有健脾固后天之本的作用,而且阴经之输穴与原穴同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患当取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针输穴有调脏腑原气之作用。病在皮肤(阳之阳)取阳经合穴,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病常用大肠经曲池穴治疗。其它天井、足三里、委中(刺血为主),阳陵(治带状疱疹)均能治相应的各经皮肤病变。盖合穴属土,刺合穴一则通于脾,清热利湿,一则补土生金,增强皮肤之抗病力。

还有《灵枢经?本输篇》曾说:“春取络脉诸荥……夏取诸输络……秋取诸合……冬取诸井……。”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也说:“……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这些都与季节有关,留在时间疗法部分再相加说明。

二、 难经一般用法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这就是五输穴配合五行属性及臓象所提出的治例,为什么说:井可治心下满,荥穴可治身热,输穴可治体重节痛,经穴可治咳喘寒热,合可治逆气泻泄?因为井在脏属木为肝,肝分泌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以助消化,若肝失调达而郁结,则中脘必现痞满,故心下满,可当取井穴;荥穴在脏属火属心,心主血脉,脉是营养全身的根本,若受外邪侵入,阻碍营养进行,使体内发生变化,即现身热,当刺荥穴,荥穴能清热泻火,治疗各种热(急性热),也能育阴清热,治慢性热病;输在脏属脾属土,脾助消化,相当于西医的淋巴,若其吸收运化迟滞,就发生体重节痛,当取输穴,输穴能补土益气化湿,除疼痛外,肿满倦怠,泄泻都有较好疗效;经穴在脏属肺属金,肺合皮毛,司呼吸及调温作用,若客邪皮毛,调温失调,就发生寒热,客邪传肺,肺失肃降,因起抵抗作用,以事救济,就发生咳嗽,两者病证,均用经穴;合穴在脏属肾属水,肾为滤水器官,膀胱乃排水总枢,若邪热客于膀胱,膀胱失职,水分就从大便排出,发生逆气而泄之病,又肾主受纳,与肺之肃降共同完成气之呼吸。肾虚则气逆不降,而为喘、胀、闷、宜针合穴。

对此,虞庶注解说:“井法木以应肝,脾位在心下,今邪在肝,肝乘脾,故心下满,今治之于井,不令木乘土也。

荥为火以法心,肺属金,外主皮毛,今心火灼于肺金,故身热,谓邪在心也,故治之于荥,不令火乘金,则身热必愈也。输者法土应脾,今邪在土,土必刑水,水者肾,肾主骨,故病则节痛,土自病则体重,宜治于输穴。经法金应肺,今邪在经,则肺为病,得寒则咳,得热则喘(“金主肺,肺主寒热也”)。合法水应肾,肾气不足,伤于冲脉,则气逆而里急,肾主开窍于二阴,肾气不禁,故泄注。……以上井荥输经合,法五行,应五脏,邪凑其中,故主病如是。善诊者审而形之,……各依其时而调治之。

以上是难经六十七难所述之五输主病,其连用经常可及,例如:

“井主心下满”,脾井隐白配胃俞、天枢治腹胀效果很好(针灸经穴学)配厉兑(胃井)能治梦魇不宁,中医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多兼有心下满症状,脾胃井穴皆能治之。又急症常见心下满闷不通,邪实壅闭心窍,井穴能疏泄邪热,开通心窍,故能治急症。

“荥主身热”,荥穴属火能治热,所以各经与热有关之病皆可取该经荥穴治疗,鱼际为肺经荥穴,对于伤风袭肺之发热有退热作用,能用治于肺炎。液门为三焦经荥穴,能治三焦之热,尤以上中焦壅热所导致之五官咽喉疾患(金鉴、百证赋)效果较佳,配合鱼际治疗喉痛,更是特效(百症赋);二间为大肠经荥穴,善治大肠经热症,(玉龙赋、天星秘诀、席弘赋)等古诀均认为可治牙痛,临床应用确有卓效;胃经荥穴内庭亦为治牙痛要穴(尤其是火牙痛),对于胃肠热病,疗效亦佳;其它大都能治温热病(金鉴)。然谷能泻肾治热(通玄指要赋、金鉴),劳宫能清心火,治口疮(金鉴)清胸膈之热(针灸精粹)……等,都说明了荥主身热是具有实用价值的。

“输主体重节痛”,临床运用尤为广泛,结合内经所言:“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运用,对于除因外邪引起之各种疼痛外均有极佳之疗效(外邪引起之疼痛,痛无休止,但外邪解则痛自愈),例如伤风感冒的四肢重痛,可取肺经输穴太渊;消化不良的四肢重痛可取脾输之太白;腕肩腰背痛取后溪,上肢内侧痛取大陵、太溪;下肢痹痛取太冲、太溪;临泣治偏头痛;陷谷治太阳穴(胃经所过);束骨治后头痛,也都是应用输穴治痛的有效例子。

“经主咳喘寒热”则与内经所言:“病变于音者取之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金为发音之气,金实则不鸣,金破亦不鸣。肺属金,与发音有关,与喘咳及寒热(即发热恶寒)亦有关。而事实上,喘咳与发音也有关,是一种会发出或改变声音的病,因此经穴能治疗。又由于“寒热”与表症有关,所以兼有表症或由表邪引发之病变也可采用经穴治疗。如经渠(肺经经穴)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有特效,对于大感冒喘咳亦有卓效;解溪(胃经经穴)能治土虚不能制水之分水(肾脏炎)证疗效甚佳(金鉴);阳辅(胆经经穴)治疗伤风感冒引起之偏头痛;昆仑(膀胱经经穴)治感冒引起之后头痛,效果很好。

“合穴主逆气而泄”应用尤多,效果尤佳。“逆气”之病每经皆可见及,肝气逆则肝阳上亢;肺气逆则气喘咳嗽;胃气上逆则便秘呕吐;脾气上逆则嗳哕腹胀;肾气逆则小便不通……等,临床常用尺泽治气喘(灵光赋);足三里(胃经合穴)治疗腹胀、呕吐(大成、杂病穴法歌、百症赋)、定喘(席弘赋、玉龙歌、杂病穴法歌、行针指要歌);阴陵泉(脾经合穴)治心胸肋之满(席弘赋、金鉴)。曲池(大肠经合穴,肝与大肠相通,乙庚合化金能制木)和阳陵泉(胆经合穴)治疗肝阳上亢之血压高,都颇有佳效;治疗泄泻则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也都有卓效,可见“合主逆气而泄”确有其道理存在

难经七十四难也曾经提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的理论,因为与季节有关,留在时间疗法用法部分再加说明。有关难经六十八难对五输穴的应用,针灸聚英曾有一段歌诀,特别附录在后面,并加以表解,以助记忆。

《金匮要略》笔记10|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痉病(脑膜炎)

“痉病”即脑膜炎;“湿病”就是风湿,有时候在身体里面,有时候在关节上;“暍(ye)病”就是中暑,这短短的一篇把这三个病都治完了,经方就是这么厉害,用对了就能药到病除。

同样是痉,中医分两个:一个是刚,一个是柔。刚,简单讲是无汗。柔,就是有汗。

张仲景开的两个方子,一个是葛根汤,一个是栝萎桂枝汤,都是一剂(碗)即治。

遇到太阳病,如果是发热脉浮而缓,就是桂枝汤证。如果浮而紧,就是麻黄汤证。如果是太阳病发热,项背强几几然,就是葛根汤证。现在是太阳病在发热的时候,一摸到病人的脉,不浮却沉又细,代表病往里走、里虚寒了。 沉脉代表是里症,细脉代表里寒很盛。 身体里面的寒很盛,代表我们整个脏腑功能都变差了,中医叫做寒太盛,这个时候容易造成痉病,难治。

痉病的成因是 水不足 ,当人身上的水分不够时就会产生筋挛,开始壮热、大热。当里寒很盛的时候,水喝到胃就被排掉了,水分补充不到时就会出现问题,这就是痉病的成因。所有的痉病不管是刚痉、柔痉,包括后面还有一个大承气汤证,通通是因为伤到津液引起的,即津液不足了。

出汗的原因可能是小孩子太皮,还有可能是医生开的发汗药开太过,故开方时可多加些甘姜枣。

下面是治痉病的几个大原则:

一般来说,外来的病忌攻下,误攻下会伤津液,因为血的源头是胃,攻下把源头攻没了,“复发汗”,血里的津液更不足,便成痉病,必抽筋。

疮家本身血虚,因为我们的抵抗力是藏在血液里的。青春豆不属此列。

痉病的抽筋是整个身体都拘挛起来,然后病人整个身体向后弯过去,胸腔张得很大,肚子整个凹下去,嘴巴咬得很紧,眼睛往上吊。

人的津液来自肠胃,先天的免疫系统也在肠胃,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系统自然出来抗衡,当病毒进入脑部时,津液随病毒一起上冲,肠胃里会空虚。突然腹胀大者,代表津液回头,免疫系统赢了。

痉病的脉都是直上直下,速度非常快,紧如弦。

灸疮就是艾绒烧出来的疮,在这种状况下发生痉病就很难治,灸疮可用白术、黄连、知母打粉外用,白术去湿,黄连去热,知母去烦(如果病人有烦躁的话)。现在都是用艾条做灸,笔者的临床经验是:灸出水泡或不慎烫到成疮时,马上敷上艾灰,刚敷时会剧痛,但过后无任何不适,结痂牢固,碰水也无妨,艾灰有很好的杀菌和收湿功效。

接下来是金匮的第一个方子。

栝篓根又名天花粉,能生津止渴,糖尿病消渴症时多用之。另有栝篓实,多用于胸痹(心脏病)。常人的血脉里,25%是血,75%是水,如果血脉里的水不足,就会出现痉病,血过热就会发烧。

“太阳病其证备”,当所有太阳病的症状都有了,如果病人却“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如果不是“脉反沉迟者”而是“浮紧”就是伤寒论中的葛根汤证,脉症不同,这就是栝蒌桂枝汤证了,用于柔痉,柔痉是有汗,发病时比刚痉慢,刚痉更严重。

栝蒌桂枝汤,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用量是“两”换“钱”。治症时用新的津液取代旧的津液,不然的话余毒会留在肠胃的宿食里,故经方里常用姜甘枣:生姜去胃里的停水,甘草解宿食的毒、分解宿食,红枣增润津液。

前段说的是有汗,就是表虚掉了,所以我们必须用栝蒌桂枝汤去解。汗尿同源,汗多尿也多是在丧失津液,运动时汗多尿少是正常。现在是“ 无汗,小便反少 ”,比前段更严重,代表热闷在里面,发高热,热的性是往上走,故 气上冲胸口 ,整个胸部都胀起来,肚子却很小,也因为热气往上冲,于是“ 口噤不得语 ”,嘴巴紧绷说不出话,似发癫痫,当病人发痉病的时候,要注意预防病人会把舌头咬断掉,所以一定要把病人的舌头撑开来,干万不要让病人咬到自己的舌头。

临床上有的孩子 一运动就晕倒 ,就是葛根汤证,因为热没有地方渲泄。北方出生的人毛孔天生紧密,不容易出汗,其泄热的途径是小便,故中医有两种去热的方法:一是发汗,二是利尿。

“欲作刚痉”这也是葛根汤证。欲作刚痉跟已经刚痉都是葛根汤证。

葛根汤中葛根、麻黄、桂枝的比例是4:3:2,麻黄去节,按《神农本草经》,麻黄似竹子一节一节,其节的药性是止汗,其身为中空,药性是发汗,色青故名青龙。麻黄汤又名返魂汤,小孩子昏迷、夜尿(阳虚无汗)均可依症来用,若夜尿的症是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一样可以治夜尿。

倪师的临床经验是:为防止病人搞错先煮后煮,麻黄只开2钱,干脆一次煮完。

栝萎根生津,制造津液,而葛根是升津,升提津液。升津后桂枝入肌,把它提到皮肤表面,麻黄过来把毛孔打开,汗出。为了防止前三味药走太快,再加甘姜枣,甘草灸过后除了解毒还能强心。

桂枝汤需啜粥,葛根汤、麻黄汤无需啜粥,无论哪种汤,用汗剂治伤寒表症,一般第二天中午胃气会恢复,但千万不要吃肉类,因为肉类不易消化,停在胃里会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喝稀饭配蔬菜更易消化。

这个是西医所谓的“无菌性脑膜炎”,由大便的浊气上冲到脑导致,也就是说:脑膜炎发病成因除了血里的水不够外,还有一种是大便堵在肠子里。如果大便的浊气跑到心脏,就是奔豚,处方是桂枝加桂汤。

处方中厚朴、枳实各5钱,大黄4钱,芒硝3钱,枳朴比硝黄量多,然临床上倪师用硝黄多于枳朴,以取其迅捷。

枳实形似心脏,能入心,同入小肠。厚朴入大肠,能宽肠。若无枳实厚朴,排便时会因干燥无津液而痛,所谓宽肠亦即增润津液。

倪师的临床用量:厚朴2钱,枳实2钱,大黄3钱,芒硝3钱,六碗煮二碗或三碗煮一碗分两次服。芒硝生用取其迅捷,大便一旦出来了便停余药。

如何辨症是大承气汤症?

1、舌苔黄;2、问病人家属“几天没大便了?”;3、腹诊,按压天枢穴,拒按;4、病人会出现拈衣摸床、神昏谵语、弃衣而行、登高而歌的现象。

以上便是中医治疗痉病的三个处方,仅三个就够用了。

马钱子对于癫痫有什么作用?

马钱子对于癫痫作用不大,没有特别的效果。

马钱子功效与作用:

1、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

2、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寒湿痹、全身关节拘急、麻木,癌肿等。主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

3、消炎抗菌,马钱子也有抗炎作用,适用于非特异性炎症痈疽肿痛有一定的疗效。

4、止痛,马钱子是中药止痛最管用的药物之一,特别是风湿骨痛,肌肉损伤疼痛有特效。

马钱子的注意事项:

1、马钱子有毒

马钱子是一种毒性很强的中药材,平时不能生服,也不能过量服用,不然会出现严重的中毒反应,四肢抽搐和惊厥以及呼吸困难都是马钱子中毒以后的明显表面。

2、马钱子的禁忌

马钱子功效虽好,却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孕妇是绝对不食用马钱子的,另外气血虚弱或者脾胃不实的人群,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马钱子,以免让身体不适的症状加重,危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