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脑血管堵,开始是一半边麻,现在手还在麻,都吃了几个月的药了,请问怎样才能治好?可不可以喝酒?

银川有没有儿童专治医院-银川治疗儿童癫痫医院

当然不可以!!

脑血管病都有哪些名称?

脑血管病名称很多。如有一个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去省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脑卒中,后又到北京就诊,却又诊断为中风,但他们开的药物却大致相同,病人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都是一个病。那么,脑血管病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称呢?这是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而目前有些医生称此病为“卒中”。也是说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所以有些医生把这类病称为“卒中”。另外,这种病由于它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一些提法,尽管临床上还都常用,但都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提法,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性质。随着CT和磁共振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血管病的性质、部位、大小,通过影像技术,在短时间内即可较确切的反映出来,相信今后脑血管病的名称,也将会趋向合理与确切。

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的预防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作者: 杜红坚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病,首先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亡率。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应注意下述问题: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 2适当运动;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

2.心脏病 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脑血管是一个体系,当心脏功能减弱时,由于心脏输出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但应供给劳动所必须的营养,应做到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平衡,防止偏食;②适当运动,运动疗法只适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并应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的形成。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预防高脂血症同样重要。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①合理饮食,多吃能降低血脂的食物;②应用降血脂的药物;③作些适当的运动。

6.吸烟和酗酒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且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脑血管病发病率成正比。酗酒对脑血管肯定有害,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因此提倡禁吸烟,少饮酒。

7.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是十分必要的。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口服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8.要警惕脑血管病再发 除了控制前面的危险因素外,患者本人应努力做到:①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 ②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③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④克服不良的嗜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脑血管病急性期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

据报道,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的脑血管病人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脑出血和7 1%的脑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正常血压者的4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收缩压>150mmHg(19.4kPa)者,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张压>90mmHg(12.0kPa)者,是舒张压≤90mmHg者的19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有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根据病情选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血压低为什么也会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能导致脑血管病,已为人们所普遍掌握的常识,但对低血压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并不少见。

临床研究证明,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给血管带来损害。血压过高,脑血管充血,血管内压力显著升高,当超过血管所能耐受的程度时,就会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而血压过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扩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血流缓慢,易于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血压并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睡前还是好好的,但当次日清晨醒来时,却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和失语。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流缓慢,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发生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低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仍有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故应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如何?

所谓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时血液中含胆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如果血液检验数值超过了这一标准限值,即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也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只要真正认识了脂肪的生物特性,就不难找出答案。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成为脂蛋白。与α蛋白结合称为 α脂蛋白;与β蛋白结合在一起,称为β脂蛋白,因此,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种。前两种脂蛋白粒子小,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中浸润沉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少,能将肝脏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到肝内,起到清除动脉血管内胆固醇的作用,这样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浓度,不但不引起动脉硬化,反而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脑梗塞的易发因素。糖尿病和长期吸烟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现象。

以上现象提示人们,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胆固醇太低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高胆固醇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祸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公认,但胆固醇太低是否与脑血管病有关系,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实际上,低胆固醇也会引起脑出血。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及其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起重要作用。若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弱。加之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极易破裂出血。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造成低胆固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不良,包括长期素食、偏食,使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其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所致的恶病质以及肺结核等,使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及消耗增多。第三种情况,见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损害,脂蛋白合成显著减少,使总胆固醇降低。此外,还与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及各种感染疾病有关。

由此可见,保持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观点和措施,如贪吃或过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对低胆固醇血症应积极进行治疗。

心脏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经心电图证实,右心室肥厚的病人,发生脑梗塞者比无此病者高9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病,都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发生脑血栓形成。

据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约占40%~90%,而且容易复发,两年内复发者占30%,6年内复发者占5%。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脏壁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阻塞了较细的脑血管,也容易发生脑栓塞。

心房纤颤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大。这种病人血液瘀积于心房内,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即造成脑栓塞。而这种病人,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又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心脏缺血、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相对不足,造成脑缺氧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脑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则是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脑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滞,容易血栓形成,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心脏病易引起脑血管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10%~30%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亡的主要原因,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有人报道,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浆脂蛋白浓度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均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总之,糖尿病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癌症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癌症能引起脑血管病吗?答复是肯定的。据1970~1981年3426例癌症尸检报告,有500例脑血管病,占14%,其中255例有临床症状,占总尸检例数的7.4%,可见,癌症也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癌症所致的脑血管病以脑梗塞居多,占54.1%,脑出血次之,占45.8%。

癌症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栓塞多由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引起。腺癌,特别是肺及胃肠道的腺癌易合并心内膜炎,使心脏形成血栓性赘生物,脱落后如阻塞了脑血管就形成脑栓塞。而较大的肿瘤碎片直接进入脑动脉者比较少见。但也确实有癌栓子进入脑血管,引起的癌性脑栓塞。临床上较小的瘤栓子所致的脑栓塞,主要表现为癫痫及可逆性脑缺血性发作。

癌症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1)癌肿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粘度增高。(2)因化疗、消耗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产生感染性血管炎。在此基础上易继续血栓形成。(3)晚期癌症患者,因极度衰竭和脱水,血液粘度增高,也易引起血栓形成。

脑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转移样脑肿瘤多见,原发性脑肿瘤次之。转移性脑肿瘤主要经血源、种植及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而来。多由肺癌、胃癌及绒毛膜上皮癌等所致;而原发性脑肿瘤所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则以脑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

脑瘤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肿瘤向周围生长,浸蚀和(或)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坏。(2)肿瘤中心部位坏,或发生新生血管破裂以及瘤细胞浸润血管,使其破裂出血。(3)因肿瘤的骨髓浸润和化疗的副作用等,使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的凝血、止血功能无法进行。如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据报道,在白血病中,脑血管病(脑出血)的发生率占15 2%。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常表现为颅内血肿。其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白细胞积聚和脑实质白细胞结节有关。白细胞结节浸润血管,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血粘度增高及缺氧,也是使小血管扩张破裂,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

总之,肿瘤也可引起脑血管病。有些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前,就有脑血管病表现,所以对那些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病人,应想到有癌肿性卒中的可能。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这是许多肥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肥胖呢?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计算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公分)减去105,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65公分,他的标准体重为165-105=60公斤。

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肥胖程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5%~34%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5%~49%为中度,超过标准体重59%以上者为重度。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亡率是一般人的1.86 倍。为什么肥胖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有人研究报道,肥胖病人容易引起糖代谢失常,发生糖尿病。其机制是肥胖病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会造成饥饿感,使人的进食量增加,肥胖程度加重,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更加严重,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小动脉玻璃样变,引起高血压而导致脑血管病。

肥胖引起的另一个常见病是冠心病。由于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使心脏负担加重。而堆积在心脏表面的脂肪,又影响心脏搏动,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之血脂增高等诸因素形成冠心病。

肥胖还容易引起高血压。有资料证明,身体愈胖,愈易患高血压。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体重指数均与血压升高成正比,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血管病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肥胖的发生。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因为此类病人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有关。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在我国脑血管病要比冠心病多,占中老年人亡原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三位最常见的亡原因。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症。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总因的首位,80年代报道与癌症并列。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协作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与国内6所医学院校合作对长沙、成都、广州、哈尔滨、上海、银川等6城市80余万居民进行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的流行学调查,在抽样普查的63058人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共632人,?/div>

脑血管细 经常头痛怎么回事?

我也头痛.

楼上说的对.

只要少玩就成.不能吸烟.吸烟更痛.

脑血管病都有哪些名称?

脑血管病名称很多。如有一个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去省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脑卒中,后又到北京就诊,却又诊断为中风,但他们开的药物却大致相同,病人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都是一个病。那么,脑血管病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称呢?这是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而目前有些医生称此病为“卒中”。也是说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所以有些医生把这类病称为“卒中”。另外,这种病由于它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一些提法,尽管临床上还都常用,但都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提法,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性质。随着CT和磁共振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血管病的性质、部位、大小,通过影像技术,在短时间内即可较确切的反映出来,相信今后脑血管病的名称,也将会趋向合理与确切。

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的预防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作者: 杜红坚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病,首先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亡率。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应注意下述问题: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 2适当运动;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

2.心脏病 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脑血管是一个体系,当心脏功能减弱时,由于心脏输出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但应供给劳动所必须的营养,应做到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平衡,防止偏食;②适当运动,运动疗法只适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并应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的形成。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预防高脂血症同样重要。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①合理饮食,多吃能降低血脂的食物;②应用降血脂的药物;③作些适当的运动。

6.吸烟和酗酒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且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脑血管病发病率成正比。酗酒对脑血管肯定有害,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因此提倡禁吸烟,少饮酒。

7.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是十分必要的。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口服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8.要警惕脑血管病再发 除了控制前面的危险因素外,患者本人应努力做到:①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 ②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③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④克服不良的嗜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脑血管病急性期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

据报道,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的脑血管病人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脑出血和7 1%的脑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正常血压者的4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收缩压>150mmHg(19.4kPa)者,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张压>90mmHg(12.0kPa)者,是舒张压≤90mmHg者的19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有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根据病情选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血压低为什么也会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能导致脑血管病,已为人们所普遍掌握的常识,但对低血压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并不少见。

临床研究证明,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给血管带来损害。血压过高,脑血管充血,血管内压力显著升高,当超过血管所能耐受的程度时,就会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而血压过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扩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血流缓慢,易于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血压并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睡前还是好好的,但当次日清晨醒来时,却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和失语。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流缓慢,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发生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低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仍有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故应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如何?

所谓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时血液中含胆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如果血液检验数值超过了这一标准限值,即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也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只要真正认识了脂肪的生物特性,就不难找出答案。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成为脂蛋白。与α蛋白结合称为 α脂蛋白;与β蛋白结合在一起,称为β脂蛋白,因此,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种。前两种脂蛋白粒子小,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中浸润沉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少,能将肝脏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到肝内,起到清除动脉血管内胆固醇的作用,这样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浓度,不但不引起动脉硬化,反而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脑梗塞的易发因素。糖尿病和长期吸烟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现象。

以上现象提示人们,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胆固醇太低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高胆固醇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祸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公认,但胆固醇太低是否与脑血管病有关系,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实际上,低胆固醇也会引起脑出血。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及其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起重要作用。若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弱。加之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极易破裂出血。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造成低胆固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不良,包括长期素食、偏食,使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其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所致的恶病质以及肺结核等,使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及消耗增多。第三种情况,见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损害,脂蛋白合成显著减少,使总胆固醇降低。此外,还与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及各种感染疾病有关。

由此可见,保持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观点和措施,如贪吃或过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对低胆固醇血症应积极进行治疗。

心脏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经心电图证实,右心室肥厚的病人,发生脑梗塞者比无此病者高9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病,都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发生脑血栓形成。

据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约占40%~90%,而且容易复发,两年内复发者占30%,6年内复发者占5%。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脏壁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阻塞了较细的脑血管,也容易发生脑栓塞。

心房纤颤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大。这种病人血液瘀积于心房内,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即造成脑栓塞。而这种病人,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又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心脏缺血、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相对不足,造成脑缺氧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脑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则是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脑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滞,容易血栓形成,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心脏病易引起脑血管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10%~30%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亡的主要原因,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有人报道,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浆脂蛋白浓度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均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总之,糖尿病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癌症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癌症能引起脑血管病吗?答复是肯定的。据1970~1981年3426例癌症尸检报告,有500例脑血管病,占14%,其中255例有临床症状,占总尸检例数的7.4%,可见,癌症也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癌症所致的脑血管病以脑梗塞居多,占54.1%,脑出血次之,占45.8%。

癌症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栓塞多由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引起。腺癌,特别是肺及胃肠道的腺癌易合并心内膜炎,使心脏形成血栓性赘生物,脱落后如阻塞了脑血管就形成脑栓塞。而较大的肿瘤碎片直接进入脑动脉者比较少见。但也确实有癌栓子进入脑血管,引起的癌性脑栓塞。临床上较小的瘤栓子所致的脑栓塞,主要表现为癫痫及可逆性脑缺血性发作。

癌症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1)癌肿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粘度增高。(2)因化疗、消耗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产生感染性血管炎。在此基础上易继续血栓形成。(3)晚期癌症患者,因极度衰竭和脱水,血液粘度增高,也易引起血栓形成。

脑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转移样脑肿瘤多见,原发性脑肿瘤次之。转移性脑肿瘤主要经血源、种植及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而来。多由肺癌、胃癌及绒毛膜上皮癌等所致;而原发性脑肿瘤所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则以脑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

脑瘤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肿瘤向周围生长,浸蚀和(或)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坏。(2)肿瘤中心部位坏,或发生新生血管破裂以及瘤细胞浸润血管,使其破裂出血。(3)因肿瘤的骨髓浸润和化疗的副作用等,使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的凝血、止血功能无法进行。如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据报道,在白血病中,脑血管病(脑出血)的发生率占15 2%。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常表现为颅内血肿。其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白细胞积聚和脑实质白细胞结节有关。白细胞结节浸润血管,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血粘度增高及缺氧,也是使小血管扩张破裂,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

总之,肿瘤也可引起脑血管病。有些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前,就有脑血管病表现,所以对那些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病人,应想到有癌肿性卒中的可能。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这是许多肥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肥胖呢?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计算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公分)减去105,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65公分,他的标准体重为165-105=60公斤。

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肥胖程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5%~34%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5%~49%为中度,超过标准体重59%以上者为重度。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亡率是一般人的1.86 倍。为什么肥胖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有人研究报道,肥胖病人容易引起糖代谢失常,发生糖尿病。其机制是肥胖病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会造成饥饿感,使人的进食量增加,肥胖程度加重,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更加严重,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小动脉玻璃样变,引起高血压而导致脑血管病。

肥胖引起的另一个常见病是冠心病。由于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使心脏负担加重。而堆积在心脏表面的脂肪,又影响心脏搏动,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之血脂增高等诸因素形成冠心病。

肥胖还容易引起高血压。有资料证明,身体愈胖,愈易患高血压。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体重指数均与血压升高成正比,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血管病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肥胖的发生。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因为此类病人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有关。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在我国脑血管病要比冠心病多,占中老年人亡原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三位最常见的亡原因。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症。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总因的首位,80年代报道与癌症并列。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协作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与国内6所医学院校合作对长沙、成都、广州、哈尔滨、上海、银川等6城市80余万居民进行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的流行学调查,在抽样普查的63058人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共632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