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参简介

古时的治疗癫痫的方法-古代治疗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仆参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仆参穴的定位 10 仆参穴的取法 11 仆参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仆参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仆参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仆参穴的配伍 16 特效 *** 17 文献摘要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仆参 1 拼音

pú cān

2 英文参考

Pǔcān BL61 [中国针灸学词典]

púc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6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6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仆参 汉语拼音 Pucan 罗马拼音 Pushen 美国英译名 Supporting Personal 各

号 中国 BL61 日本 61 法

国 莫兰特氏 V61 富耶氏 德国 B61 英国 B61 美国 BI61

仆参为经穴名[1](púcān[2]BL6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安邪[3]。属足太阳膀胱经[1]。仆参是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仆即仆人,参即参拜,此穴在足跟外侧,是当仆人参拜时最容易显露之处,故名仆参[1]。仆参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腰痛不举,眉棱骨痛,鼻衄,耳聋耳鸣,口眼?斜,心悸,腰背痛,腋下肿,肢节痛,外踝足跟肿痛,手足麻木,癫狂,痫症,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足背生疮,妇人血气痛,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下肢痿痹,下肢痿弱,霍乱转筋,膝肿,现代又多用仆参穴治疗脑脊髓膜炎,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尿道炎,鼻出血等。

4 仆参的别名

安邪(《针灸甲乙经》),安耶(《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癫疾,僵仆,转筋,仆参主之。

6 穴名解

仆即仆人,参即参拜,此穴在足跟外侧,是当仆人参拜时最容易显露之处,故名仆参[1]。

仆,给事也,又卑称也,又副也,又御者曰仆。凡御者自处于偏旁之位,古时以君为主,为其臣者,虽太仆、仆射之官,亦仅一名从事耳。又古仕于公者为臣,仕于家者曰仆。本穴在足后偏旁,犹仆役参乘;又因该穴主治腰痛不举,足跟痛痿,以及癫疾、转筋等诸疾发作之时,多身体弯曲,如仆人参见主人,必须使小腿屈曲有如参拜,方可便于取穴。[4]

7 特异性

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脉的交会穴[5]

8 所属部位

足部[6]

9 仆参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仆参穴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2]。

仆参穴位于足跟的外侧面,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下,当跟骨凹陷中之赤白肉际处[3]。

仆参穴位于跟区,昆仑( BL60)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正坐取穴[1]。

仆参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仆参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当跟骨凹陷处赤白肉际取穴。

仆参穴位于跟区,昆仑( BL60)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正坐取穴[1]。

垂足着地或俯卧位,于昆仑穴直下,当跟部之赤白肉际凹陷处取穴[7]。

快速取穴: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昆仑穴)垂直向下量1横指处即是仆参穴[8]。

11 仆参穴穴位解剖

仆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跟腓韧带。有腓动、静脉跟骨外侧支。分布著腓肠神经跟骨外侧支。外踝后区的皮肤活动性大,角化层较小腿为厚,神经由腓肠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网的外侧,经跟腓韧带的浅面上升。踝后区的深筋膜在踝与跟骨之间形成韧带。在外侧形成外侧韧带,该韧带起自外踝,以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成,距骨后方和跟骨外侧面,三束集中总称外侧韧带。此韧带较内侧薄弱,故损伤机会亦多。跟腱两侧的脂肪增多。跟结节周围的动脉称跟网,其形成包括外、内踝网的分支,即胫后动脉的跟内侧支和腓动脉的跟外侧支。穴位结构则由该网的外侧部血液供应。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跟骨[1]。

皮肤→皮下组织[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腓动脉的跟外侧支分布[9]。

布有腓肠神经跟骨外侧支和腓动、静脉跟骨外侧支[3]。

12 仆参穴的功效与作用

仆参穴具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的功效。

仆参穴有舒筋脉、宁神志的作用[1]。

仆参穴系阳跷脉之本,功同昆仑[4]。本穴治足病为主,主治腰痛不举,足跟痛痿,以及癫疾,转筋[4]。

13 仆参穴主治病证

仆参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腰痛不举,眉棱骨痛,鼻衄,耳聋耳鸣,口眼?斜,心悸,腰背痛,腋下肿,肢节痛,外踝足跟肿痛,手足麻木,癫狂,痫症,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足背生疮,妇人血气痛,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下肢痿痹,下肢痿弱,霍乱转筋,膝肿,现代又多用仆参穴治疗脑脊髓膜炎,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尿道炎,鼻出血等。

仆参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腰痛不举、眉棱骨痛、鼻衄、耳聋耳鸣、口眼?斜、心悸、腰背痛、腋下肿、肢节痛、外踝足跟肿痛、手足麻木、癫狂、痫症、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足背生疮、妇人血气痛等[1]。

仆参穴主治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以及踝关节炎等[3]。

仆参穴主治?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7]。

仆参穴主治下肢痿弱、足跟痛、霍乱转筋、癫痫、脚气、膝肿[9]。

现代又多用仆参穴治疗脑脊髓膜炎、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1]。

1. 运动系统疾病:足跟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

2. 其它:尿道炎,癫痫,鼻出血。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5寸[7][9][3],局部有酸胀感[7]。

一般直刺或斜向下刺0.3~0.5寸[1]。

14.2 灸法

可灸[1][7][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15 仆参穴的配伍

仆参配阳陵泉、承山,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跟痛。

仆参配人中、十宣,有苏厥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痫,晕厥。

仆参配太溪、昆仑、委中,治足跟疼痛[7]。

仆参配水沟、百会、照海,治癫痫[7]。

仆参配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治下肢屈伸不利[7]。

16 特效 ***

牙槽脓肿的初期,按压仆参穴会有疼痛感。常按此穴,一般不太严重的患者都会好转。[8]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可举、足跟中踝后痛、脚痿,仆参主之。暴霍乱,仆参主之。小儿马痫,仆参及金门主之。

《循经考穴编》:癫疾痰壅,头重如石。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脚痿转筋。

辟邪5件宝帮你除霉运

若是自己近期霉运连连,经常性地失眠,或许是周遭有“邪气”入侵,影响了围绕己身的风水磁场,长期不重视就可能致使身心受困扰,因此“辟邪”颇为重要,而以下这些,便是民间流传已久,被广泛影响的辟邪植物,一起来见识下吧!

1、桃枝

我们有时候会瞧见一些人手腕上带着核桃链子,或是老人拄著桃木拐杖,这些均是辟邪之物,而桃木、桃枝辟邪之说历史悠久,而古籍中也有“刻桃木人立于户中”来辟邪的做法。

2、葫芦

这一物品本身便具有辟邪之效用,可以清除掉周围所有的不利磁场,使之转为正能量;而且葫芦也能吸纳病毒之气,亦有护福禄,保富贵的效果。

3、艾叶

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很是广泛,或用其来治病养身,或用其来食用充饥,有些把其作为驱毒辟邪的信物。传说千年以来的端午节,当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时,会将采集来的艾叶插于门楣上,以此驱毒辟邪。

4、朱砂

它是古时炼丹的原料,亦可制成颜料,药剂等。若入药,可以主治心悸、失眠、惊风、癫痫之症,颇有安神效果;又能治疗咽喉肿痛、溃疡生疮,清热解毒的效果极强。

5、雄黄

帕金森病在古时是怎么命名的?

说起帕金森病的命名,您或许听说过James Parkinson医生,是的,就是旁边这位留着络腮胡子的英国人。

他在181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An Essay on the ShakingPalsy”的论文中详细报道了6例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发展过程,并将这种疾病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Palsy)。后人以他的名字James Parkinson命名了这种疾病,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还将他的生日(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ay)。

吉恩·马丁夏科医生(Jean-Martin Charcot,1825~1893)

其实,关于帕金森病的命名,除了James Parkinson医生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他就是的吉恩·马丁夏科医生。

夏科医生是法国病理学家,现代神经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神经学教父”。他在1868年至1881年间所发表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将人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明确指出动作迟缓是一种不同于肌强直的症状,并且于1877年(Parkinson医生首次描述60年后)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作了进一步的润色和精炼,将帕金森病与其他震颤疾病作了区分,并建议将“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重新命名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多么伟大的科学家,为他人做嫁衣,小编甚至觉得,没有他,可能就不是帕金森病这个名字呢。

自1817年发现命名起,人类在抗帕之路上已经前行了200年之久,其中的艰难曲折与成功突破耐人寻味,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加深疾病认识,对开拓新的科研思路也多有裨益。

朱砂到底是什么东西?

硫化汞矿物。

朱砂是用硫化汞矿物制而成的,主要元素是汞,含有黏土、氧化铁等杂质,朱砂因颜色鲜红被制作成朱砂饰品,在古代时被用来作画,也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吉祥物。

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虽然朱砂有很多功效,但是要注意朱砂能造成胎儿畸形,孕妇避免服用。而且朱砂是属于无机汞的化合物,与人体蛋白质会有很好的亲和力,高浓度会造成机体代谢障碍,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应注意不可以过量的食用朱砂,一旦引起急性中毒,就会造成引起浮肿或昏迷抽搐。

陶道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陶道穴的定位 9 陶道穴的取法 10 陶道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陶道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陶道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陶道穴的配伍 15 特效 *** 16 文献摘要 17 陶道研究进展 17.1 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17.2 治疗间日疟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陶道 1 拼音

táo dào

2 英文参考

Táodào GV13 [中国针灸学词典]

táodà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陶道 汉语拼音 Taodao 罗马拼音 Taotao 美国英译名 Seeking Path 各

号 中国 GV13 日本 13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2 富耶氏 IVG12 德国 LG12 英国 Gv13 美国 Go13

陶道为经穴名( Táodào GV13,DU13)[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1]。陶道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2]。古时以两丘相重累曰陶,颈七胸一两椎棘突较大,是督脉脉气通往神明之府的通道,故名陶道[1]。陶道穴主要用于外感及心神等疾患:如头项强痛,恶寒发热,胸痛,神经衰弱,癔病,骨蒸潮热,盗汗,肺结核,脊强汗不出,疟疾,头痛,热病,脊强,咳嗽,气喘,癫狂,痫证,瘛疭,脊项强痛,角弓反张,脊背酸痛,目眩,虚劳,精神分裂症,脊项强急,颈肩部肌肉痉挛,感冒,颈椎病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陶道,在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俯而取之。

5 穴名解

古时以两丘相重累曰陶,颈七胸一两椎棘突较大,是督脉脉气通往神明之府的通道,故名陶道[1]。

陶,《说文》:“陶,再成丘也,言丘上更有一丘也。”陶即陶冶,引申为治疗,又陶指陶灶。道,道路。本穴与任脉之璇玑,前后相应。璇玑在星象为北辰之枢。于此喻督经之气如羊角直升,缘身柱,上巅顶,下前额,循鼻入齿,衔接任脉下行,再缘督经循环不已。在古代观点,物体旋转最速者莫过于“陶钧”。中国古代谈天地运行称为“运转鸿钧”,即天体运转,阴阳迭更之意也。本穴之取喻于“陶”者,即法陶钧之居中旋转牵动四旁也。旋转则必生风,故其旁下之穴,名日风门。有名医取陶道治眩晕极效,以其有调于人体大气循环也。又见有人用本穴治疟疾,亦本其斡旋大气之理,调解阴阳,使不偏盛也。考其所治诸症,均属全身疾患,如时疫、感冒、发热、恶寒、四肢无力、百节酸痛、烦满、瘛疭,惧皆有效。是其所关者大,所应者普也。譬如旱涝不均,得大气斡旋,则风雨调顺矣。故所治症多关整体,非仅限于局部也。故取譬陶钧之旋转,而名之以陶道。[3]

注:陶钧:古法制造陶器之转盘机也。其机上设平板,下有机轮,踏动机轮,牵引上板平转,置陶泥于板上,工人以手楷而模之,泥坯随盘自转,可使随意光匀。凡诸盘碗盎盂,埏埴以为器者,皆取制如此。[3]

6 特异性

陶道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

7 所属部位

胸椎[4]

8 陶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陶道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下凹陷中[5]。

陶道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俯卧取穴[1]。

陶道穴位于背部第一、二胸椎棘突之间[2]。

陶道穴在督脉的位置

陶道穴在胸椎的位置

陶道穴在胸椎的位置

陶道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陶道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9 陶道穴的取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陶道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从大椎向下摸1个棘突,当棘突下间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垂直向下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陶道穴[7]。

10 陶道穴穴位解剖

陶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1]。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8]。

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一肋间动脉后支[2]。

11 陶道穴的功效与作用

陶道穴具有解表清热、截虐宁神的功效。

陶道穴有解表清热、安神定志等功用[1]。

陶道穴通窍于上,主清热散风、扶正祛邪。所治之证多关整体,犹如陶冶,为火气所通之道。[3]

12 陶道穴主治病证

陶道穴主要用于外感及心神等疾患:如头项强痛,恶寒发热,胸痛,神经衰弱,癔病,骨蒸潮热,盗汗,肺结核,脊强汗不出,疟疾,头痛,热病,脊强,咳嗽,气喘,癫狂,痫证,瘛疭,脊项强痛,角弓反张,脊背酸痛,目眩,虚劳,精神分裂症,脊项强急,颈肩部肌肉痉挛,感冒,颈椎病等。

陶道穴主要用于外感及心神等疾患:如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及骨蒸潮热、盗汗、肺结核、脊强汗不出、疟疾等[1]。

陶道穴主治头痛、疟疾、热病、脊强[9]。

陶道穴主治咳嗽,气喘,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癫狂,痫证,瘛疭;脊项强痛,头痛,角弓反张,脊背酸痛;目眩,胸痛,虚劳,骨蒸潮热,疟疾[6]。

陶道穴主治发热,疟疾,头痛,项背强痛;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2]。

脊项强急,头痛,热病,颈肩部肌肉痉挛,疟疾,感冒,癔病,颈椎病。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微向上斜刺0.5~1.0寸[1][9][2]。

斜刺0.5~1寸,针刺时有酸胀感,向下或向两肩、两上肢扩散,甚至向全身发散[6]。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0]。

13.2 灸法

可灸[1][9]。

可灸或药物天灸[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2]。

14 陶道穴的配伍

陶道穴配合谷、风池治外感发热[1]。

陶道穴配腰奇、人中、内关、丰隆治癫痫[1]。

陶道穴配大椎、阴郄治虚热[1]。

陶道配神堂、风池,有祛风散寒的作用,主治洒淅寒热,颈项强痛,头昏头痛。

陶道配肺俞,有清热宣肺的作用,主治咳嗽喘疾。

陶道配曲池、风池、合谷,治外感发热[6]。

陶道配灸身柱、肺俞、膏肓,冶虚损五劳七伤[6]。

陶道配风池、支沟,治头项强痛[6]。

陶道配间使、内关、大椎、曲池,治疟疾[6]。

陶道配腰奇、水沟、内关、丰隆,治癫痫[6]。

陶道配风门、身柱、至阳、后溪,治头顶、脊背强痛[6]。

15 特效 ***

陶道穴是一个能让人快乐的穴位,常按可使人心情安静踏实,精神得到愉悦[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重目暝,凄厥,寒热,汗不出,陶道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重目瞑,洒淅寒热,脊强汗不出。

《针灸大成》:主痎疟寒热,洒淅脊强,烦满,汗不出,头重,目瞑,瘛疭,恍惚不乐。

《类经图翼》:一传此穴善退骨蒸之热。

17 陶道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证明,电针陶道、大椎穴治疗慢性气管炎不但能迅速减轻临床症状,而且对肺功能、心电图、免疫功能也有显著改善[3]。

17.1 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针刺陶道可使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有人研究针刺大椎、间使、陶道等穴,治疗间日疟,治愈率为83.5%。在针刺前和针刺治愈后再连续针刺3d,进行植物血凝素(PHA)皮内试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揭示针刺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6]

电针家兔“陶道”穴组,可使白细胞总数着增,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加强,抗体效价升高[1]。

17.2 治疗间日疟

朱砂为什么能辟邪?

朱砂是经由日月精华的矿脉中采集,因吸收天地之正气,所以带有极强的磁场。朱砂不同于玉石、天珠握在手里是冰凉的感觉,它握在手心里是温暖的,也就是说,朱砂是带有极强阳气的磁场。

由于朱砂属于六晶系矿脉,采集过程极为不易,提炼成纯矿更是困难重重,因而铸炼成立体佛像则更属上乘极品。因此,朱砂饰品是镇宅、避煞、开运、祈福纳财的吉祥物之一。

另外,如果某处的风水不好,邪气太重,使用朱砂红的颜色,具有明显的镇邪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