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哪家儿童痫病的医院好-广州癫痫儿童医院
一个四岁男孩被“瓦解”的童年
一个四岁男孩的童年瓦解了,原本获得的能力在短短一个月间迅速消失。 (农健/图)
一个四岁男孩的童年瓦解了,在短短的一个月间。
医生这样形容这一过程:“好好的房子,有房梁、有屋顶、有瓦片,一下子全塌了。”
2020年7月,四岁男孩小树就读的上海一家私立幼儿园复学,母亲王舒雯终于觉得可以轻松点了。这是小树上幼儿园的第二年,在老师眼里,这个瘦精精的小男孩爱和大小孩玩,懂得合作与分享,大部分时间都“很乖”。
8月10日,小树在幼儿园罕见地尿床了,并无缘由地大哭。晚上,王舒雯几次询问幼儿园的遭遇,小树都拒绝回答。当晚,因为害怕床上有虫子,他几乎整晚没睡。接连三天,小树几乎在惊恐中度过,向大人描述着别人看不见的“虫子、蜘蛛”在他身边,甚至因为“枕头和床带电”不愿躺下。
一开始,家里人觉得孩子在幼儿园被“吓着了”,去找老师,看监控,可一切都很正常,老师甚至将小树所在的班级换去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
8月14日,王舒雯带儿子去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这家国内顶级的精神专科医院,一位年轻医生判断男孩出现了急性焦虑的症状,开了很小剂量的精神药物劳拉西泮,缓解焦虑和辅助睡眠。服药两天后,小树晚上能睡觉了,王舒雯明显感觉他“情绪吃饭说话都渐渐恢复正常”。
但只短短几日,男孩又出现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现象。
8月26日,小树开始对着空气中的“**姐”说话,出现了幻听和幻觉。又过了几日,他开始自言自语,时而古怪地傻笑,声音听上去让人发毛,家人问笑什么,他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到了9月初,小树关闭了他的语言通道,几乎不再主动说话,偶尔发声也只是咿咿呀呀。原本感兴趣的一切事物,奥特曼玩具、冰激凌、动画片都不再对他有吸引力了。除了惶恐不安,小树的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激惹,动不动就大哭。
9月中旬,小树的记忆开始慢慢消失,曾经熟悉的日常用品、蔬菜瓜果和简单的数字全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之前熟记的儿歌和诗词。他大部分时间进入失神状态,被叫名字无应答。
这一切,让王舒雯全家陷入恐慌。
一系列离奇表现和不愿意接触外界的举动,让家人开始怀疑小树患上了自闭症,但好几位医生都给予了否定——此前小树已经可以和寻常孩子一样上幼儿园,对话、玩耍、社交都不成问题。
9月7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给出的诊断是发育迟缓。小树比一般四岁孩子长得瘦小,2岁半以后的生长发育尤为缓慢,但医生无法解释一系列反常症状,建议到精神专科就诊。
“可能是儿童精神分裂症,还需要进一步确诊。”这一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开出了另一种精神药物利培酮——主治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有关的易怒情绪。
接下来的几天,小树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没有器质变,大脑核磁共振也看不出问题。但一切都在“偏离正常轨道”,那个原本能说会笑、会讲故事的孩子不见了,除了发呆,最常见的表现便是绕圈跑或在沙发上重复跳跃。
9月17日,一家人第三次前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在知名自闭症专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的诊室里,小树可以准确指认妈妈、外婆,却无法指认爸爸,也无法完成摸鼻子等简单指令。他自顾自地玩着医生桌上的免洗洗手液,不停按压,满手都是。杜亚松让他给妈妈一点,他似乎没听见,头也没有扭动一下。
综合迄今为止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杜亚松给出了一个让他们至今无法理解的诊断结果:童年瓦解性障碍。
过去的一个月间,王舒雯想过无数可能的病因,这个诊断是所有排列组合里最糟糕的一种。
这大概是人们从未听说过、最奇怪,又最不可知的儿童发育障碍。
童年瓦解性障碍(简称CDD)是一种罕见的迟发型发育障碍,患儿一般在三四岁以前发育正常,然后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原本获得的能力在几周或数月内很快消失。有些患儿在起病初期可出现明显的焦虑、烦躁症状,之后出现能力消失,包括说话表达、听力理解、运动能力、玩耍能力、大小便控制等生活自理能力,其智力可很快降至中重度精神发育迟缓者水平。
杜亚松是国内为数不多能识别这一疾病的医生之一。20世纪90年代,还在湘雅医学院读研的杜亚松第一次在导师的诊室里见到了这一“无比古怪”的病例。“当时那个三四岁的孩子诊断的是解体性精神病,又叫海勒综合征,因为太特别,一下子就记住了。”杜亚松回忆。
这一病例最早是在1908年由奥地利特殊教育专家西奥多·海勒医生首先报道的。每10万名儿童中,只有1-2名,发病时间从2-10岁不等,有的人在数天或数周内急剧爆发,有的在更长时间缓慢发作。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旗下杂志Slate报道,在发生猛烈的反转之前,超过75%的儿童会经历严重的焦虑和恐惧:整夜的噩梦和惴惴不安。这是大脑的“恐惧中心”——两个半球深处的杏仁核受到强烈刺激时的情绪反应。
有时候,连孩子自己都能感知到童年正在“瓦解”。王舒雯记得,小树在遭遇严重恐惧症状的第一周,有一晚主动和她耳语了一句,“妈妈,对不起”,似乎能感受到这一急转直下的剧变,却又手足无措。
“我听得心都碎了。”一直在家人面前坚强理智的王舒雯也忍不住了。
在浩瀚的科研数据库中,几乎每一个童年瓦解性障碍病例都是单独论述却又极为相似的个案。
据《印度精神病学杂志》报道,足月出生的男童V在3岁半之前正常发育,能够与人交流。此后,父母察觉到他突然会惶恐不安。他变得不理人,在几个月内逐渐变得不会说话了,最后彻底哑掉,连大小便、吃饭都不会表达。他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做一些没什么意义的行为。医生对他进行神经查体,未发现明显的生理异常,脑电图检查发现偶有异常脑电波,但未发现癫痫迹象。最后,男童V被诊断为童年瓦解性障碍。
小树的进展几乎和男童V一样,无意义地转圈、傻笑成为白天的大部分状态。
一些自闭症儿童也会出现退化现象,但童年瓦解障碍的可怕之处是,从正常到异常的“断崖式下降”发生在极短时间内,短到仅需一两个月。
9月22日,距离小树第一次出现症状四十天后,王舒雯把孩子从上海带回了老家合肥。在当地一家儿童医院进行了全方位评估后,医生给出了小树语言、行为、视觉、听觉等各项指标的单独评分,最高的一项相当于19个月的孩子,最低的只有11个月。综合判断,4岁4个月的小树已经退化到了1岁半孩子的水平。
“退化得太快了。”王舒雯难以接受。
一个月后,小树从最初的恐惧焦躁进入到缄默、失语的阶段。“我觉得他像是把一切都屏蔽在外了,怎么喊都喊不醒。”看着就在眼前的儿子,王舒雯觉得相隔甚远。
不少童年瓦解性障碍的患者会被诊断为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因为他们的很多症状十分相似,自闭症的三大核心缺陷:沟通障碍、语言障碍、刻板重复的行为,童年瓦解性障碍也都有。
但两者仍有很多不同。譬如,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始终不愿意学习语言。相比正常儿童,他们常常重复对方话语,或将代词颠倒使用,也很难和人建立起社交关系。但童年瓦解性障碍的患儿在生病之前,和普通孩子并无二致。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发病前有正常的发育期,这和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区别。”杜亚松说。从长远来看,童年瓦解障碍患者的结局比自闭症要悲观,他们可能罹患大脑神经系统过度脂肪堆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结节性脑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等严重病变,甚至夭折,如果不加以干预,极大可能走向终生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童年瓦解性障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集中在语言和行为治疗上,干预手段和自闭症等发育障碍相似。医学界的共识是,0-6岁是最佳干预时间,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不良预后。
小树算是发现及时的。就诊当天,杜亚松就嘱咐王舒雯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干预中心进行训练,他反复强调立即康复才是最重要的,要通过高强度、多频次的训练把“丢失的行为一点一滴地找回来”。
王舒雯带着孩子在上海跑了多家干预中心,唯一一家愿意接收的需要等待两个月。在其中一家自闭症儿童干预中心,多名医师拿着小树的病例“研究了很久”,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无法保证“干预的过程中孩子不会更糟”。
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杜亚松介绍,童年瓦解性障碍的儿童“退化”时间可能在半年到两年内不等,此后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干预得当,他们有可能重新找回部分丢失的功能。
9月中旬,王舒雯终于在合肥找到了一个颇有经验的特殊教育老师,争分夺秒地开始带孩子进行康复,“就像是和时间在赛跑”。
为了不让孩子陷入无止境的发呆或傻笑中,王舒雯把时间安排得很满,吃过早饭,她会带孩子散步一小时,回来后听儿歌、玩 游戏 、吃午饭,下午去针灸馆和上康复课,回来吃晚饭玩一会再睡觉。她重新找出一两岁时教小树的绘本和画册,开始陪他阅读,教他说话,“像复读机一样”不停地说。
“现在看着他,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即便康复对他效果甚微,但也必须坚持。”王舒雯说。她疯狂地看书和资料,搜寻能找到的一切。短短几个月时间,王舒雯已经从连自闭症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变成了可以用专业词汇向医生描述和总结小树行为的资深宝妈。
“我要饼干。”10月6日,在长时间的缄默后,小树第一次主动说话,并有了明确的诉求。之后的几天,男孩开始几个字几个字地恢复了语言,对曾经酷爱的奥特曼玩具重新萌发出喜爱,对于家长指令听懂的部分越来越多,眼神也开始追随大人的声音。
是大强度的训练有效了,还是病情突然好转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善,全家人惊喜不已。小树的语言和感受似乎开始恢复,但情绪也从冷漠、麻木变成暴躁、易怒。
10月10日,全家人飞到广州,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希望再一次找到答案。作为自闭症和儿童发育行为领域的又一权威专家,邹小兵没有否认“童年瓦解性障碍”的诊断,但随着小树症状的突然改善,他认为这更像是“自闭症合并紧张症”。
在美国最新的DSM-5诊断标准中,紧张症属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一种。在中国,紧张症很少被独立诊断,往往是某一主要疾病的伴随症状。为了进一步确诊,邹小兵将这个特别案例留下来住院观察。如果最终确诊,他可能是年龄最小的一例。
没有人说得清“魔鬼”是怎样抓住小树的。
一有空,王舒雯就开始回忆男孩从出生至今所有的特别之处:从小湿疹不断,牛奶严重过敏;运动能力不好,胆子小、不爱玩滑板车、自行车;说话吐字不够清晰、常常说得过快;喜欢踮脚尖走路……
这些看上去每个小朋友都可能存在的“特点”,都被她作为蛛丝马迹串联起来。小树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夫妻 健康 ,适龄婚育,没有任何家族遗传病史,一直科学喂养。唯一有关联的是自己孕早期发生过一次细菌感染,难道这会是男孩突发疾病的诱因?
医生没能给她答案,因为关于这类复杂的脑部发育障碍成因,科学界目前尚无定论。
一些科学研究证明这和基因突变引发的神经环路异常有关。人脑中的不同神经环路负责不同的学习、记忆、认知及 情感 功能,一旦通路出现障碍,神经元中蛋白质合成的平衡被打破,便会导致行为异常。但大多数精神障碍都是由若干个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引起的,如果能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就意味着科学家们离找到“解药”又近了一大步。
对于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目前已报道的易感基因有一百多个,可童年瓦解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晰了,尽管大多数研究学者相信,这类罕见的儿童疾病和某些基因突变与代谢变异有关,但相关结论所知甚少。
十余年间,杜亚松一直在推动将实验室基因分析运用到精神障碍儿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他梦想有一天,医生拿到患儿的基因图谱,可以找到他们的致病原因,从而寻求出更多的方法,抗衡与生俱来的缺陷和漏洞。
2017年,杜亚松所在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对两名来自河南的兄弟患儿做过全基因序列的检测。两个相差两岁的男孩,分别在他们4岁时出现了童年瓦解性障碍的症状。在将两名男孩和他们父母的基因进行分析后,医生发现了一个特殊变异“F101S”在这一家庭存在。尽管这个突变暂未在任何数据库中找到有疾病意义的解释,但暗示了潜在的病因可能性。
小树和父母也在就诊当天留下了血样,被告知用于全基因组序列检测并将送往中科院进一步研究。
“我们分析过一些患儿和家庭的基因信息,现在仍很难找到明确的病因。”杜亚松说,唯一能明确的是,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的复杂和严重程度远高于自闭症。
除了基因和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异常也被一些研究证明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2020年8月30日,杜亚松所在的医院和全国18家自闭症治疗机构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展了一项研究,希望在临床上找到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手段。
“我们已经应用菌群移植治疗了一批自闭症谱系儿童,小儿症状多有缓解,对于自闭症相关的疗效正在随访总结中。”项目研究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主任李宁告诉南方周末。
而对于王舒雯来说,祈祷小树不再退化,逐渐找回丢失的童年才是眼下最重要的目标。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王舒雯和小树为化名。)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袁端端
孩子得了抽动症怎么办?
小儿抽动症又名习惯性痉挛综合征、抽动综合征(ticsyndrome)、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小儿抽动症
药物是临床上在治小儿抽动症时比较主要的一种手段,用于控制病情,帮助患儿恢复。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氟哌啶醇、匹莫齐特、硫必利、可乐定贴片、氯硝安定、肌苷等。以上药物在治小儿抽动症时取得的疗效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鉴于孩子还处于生长阶段,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用药的时候务必要做到科学、安全,不可盲目自治。
二、心理治疗小儿抽动症
很多小儿抽动症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还是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这对孩子的一生造成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治疗小儿抽动症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常用于治小儿抽动症的心理疗法有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吗,不仅需要治疗师的配合,也需要家长的循循善诱。在治疗期间也要避免孩子出现过度紧张和疲劳的情况,以上都是需要密切注意的几个重点。
小孩得了抽动症应该怎么办?
我之前听上海长征医院的儿童多动症专科医生徐通医生说,在他多年的治疗经验中,总结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效克服多动症。1、药物治疗,目前小儿神经协会、儿科保健协会和小儿精神协会联合出台的中国多动症治疗方案中推荐的首选治疗药物是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专注达)。它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每天早上让孩子出门前服下就可以了。这样便于家长控制用药的规律,保证效果。、教育方法,服药同时家长要重视教育工作,要学习了解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知识。不要责备、怪罪、歧视、打骂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紧辅导。、行为治疗,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的不适宜行为的一种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而当有些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这样就会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消失。如教师把患儿在上课时间内屁股扭动的次数记下来,倘使减少了,就加以表扬,并且每天给家长带一份告去,扭动次数减少了,家长就根据告给予奖励。而奖励的办法可根据各家的具体条件确定,如准许其晚上看电视,或假日去动物园,或奖励给玩具等。
有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你是什么感受?
虽然我家里没有自闭症孩子,但是我也经历过孩子差点被误以为是自闭症孩子的焦虑。我家孩子从1岁八个月开始,之前不说话,也没有眼神交流,理解能力也不行,说什么也听不懂,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没叫过,心情可想而知,特别焦虑,特别担心,去医院检查,检查都正常,诊断是语言发育迟缓,之后带他去上早教,看卡片看书,也是不配合,你教他也不跟你学,虽然不学,也要不断的跟他讲跟他说,虽然不学,但是他耳朵一直在听,这点深有体会,以后会说了他会记得你以前说过的,会反馈给你。一直到两岁八个月再次复查说是发育太慢了,需要去做康复训练,心情说不出的滋味,怕耽误了孩子,虽然说话理解不行,其他方面都正常的。去康复中心咨询,校长说我们没有眼神交流,不知道看人,疑似自闭症,我心里真是很抗拒这个词,说去上海看过是语言发育迟缓,她说孩子三岁没到,医生不会给诊断自闭症的,我说我们也没有刻板行为,只是说话不行,在康复中心上了一个月,孩子也挺抗拒的,每次来都哭,我也是挺心疼的,上了一个月也没什么进步,两岁八个多月的时候去别人家玩,他听到别人叫妈妈的时候,他也冒了一句妈妈,我内心真是开心坏了,这句妈妈真是世上最好听的声音,之后就是妈妈两个字练了好久才说清。上了一个月后,正好赶上国庆放假,在老家呆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变化很大,学会了很多词,不管干什么多说几遍,一个字,叠词的教,他开始跟你学了,之后就没在去康复训练,价格不便宜,而且我家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在康复训练那开了头,老师从aoe这些音节开始叫,一开始只会一声,换个调都不会,去康复的来回路上老师教的我都会问他,怕他忘了,确实孩子学说很费劲,半天说不出来,两个字都连不起来,想想那时候说话真难啊,好在孩子现在一句话能说五六个字了。
之前没接触过自闭症孩子,去了康复中心之后,才感觉有个 健康 的孩子有多么重要。家里有个自闭症的孩子,家里可能要忍受外人的歧视,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能力也不能自理,一辈子都在康复的路上,自闭症孩子就是行为很刻板,鹦鹉学舌,不断的重复你说的话,看着孩子真是可怜,希望他们在康复路上变得越来越好,起码能自理。
作为星孩家长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
我家孩子从两岁半开始确诊到如今十四岁了,这十几年的生活一言难尽。
大道理我就不说了,那都犹如隔靴搔痒。
以下情形真实发生,如有雷同为你祈祷!
上厕所把屎糊在头上,而且只糊一个地方!
乘着我们都睡着半夜起来把洗洁精倒在水盆里在混上冰箱里不喜欢吃的菜一股脑倒在电视机上。
给他看手机里的动画片只要手机网络有点卡,就把手机从四楼窗户扔出去,已扔四部。
只要用电脑工作时间超过一小时他会用各种套路把我从电脑边引来,然后成碗水泼电脑键盘。
看到他在安静的吃饭,刚转过身打算洗碗,他会突然跑到窗边把手边能扔的都扔出窗外!
在家中永远不穿衣服全身光秃秃,一年四季!
……………
情况太多为了防止自媒体人抄袭就先写这些吧!
有个自闭症的孩子我的感受是:
每个这样的家庭都是不容易的。能活着已是不易!
心太累,生活太疲惫,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恐惧!
如果够自私家庭发达有望。
如果专注孩子的康复,婚姻破裂事业颓废是常态。
所以,真实情况是还来不及感受生活,突发的情况让我不得不往前看,毕竟生命还要继续!
之前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咨询过,谈谈看法。
1.精神劳累
自闭症的孩子自己独享一套语言系统和行为模式。在语言上,孩子往往是自言自语的,与人沟通起来比较困难,甚至是家人。而且自闭症的孩子情绪反应往往让人难以把控,行为上也比较异于其他孩子,这一系列的特殊会让家人觉得很难去理解(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家长毕竟不是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从业者,往往缺乏更多耐心和同理心,再加上生活的压力,对孩子康复后劲不足。而且孩子的康复主要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果收效不足,会削弱家长的动力(心累),几方面的事情叠加起来,会非常累。
2.各种负担加重
现在的民间康复机构鱼龙混杂,而且收费昂贵,孩子的康复过程所耗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非常大,因此,自闭症孩子的康复对一个普通或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可谓是很大的灾难。而且对孩子的照顾需要父母亲力亲为,这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也会对家庭关系造成一定的伤害(不排除共患难家庭关系更和谐的,但我在临床上基本没见着)。
总而言之,这样的体验非常糟糕。希望临床上能研究出更加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些困于封闭世界中的孩子真的太可怜了。
我家里就是一个重度自闭症+重度癫痫+多动,我的日子过得生不如,每天在崩溃边缘挣扎。好吧,举点实际例子:自闭症分很多类型,我家是啥都不会,性子急,一点不如意就哭,自残,可以一直哭两个小时不歇气,自残就是扯头发,头撞墙,你还不能打不能骂,要不然发癫痫看着又心痛,又造孽。每天精力旺盛,多动得你受不了,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看不住,我还一个人带,还得做家务买菜做饭,一进厨房,出来后家里一片狼藉,桌上不能放东西,全往地上丢。大小便不能自理,给穿尿不湿又要脱,拉去上厕所不上,一会儿没看住,一身一床都是屎尿。哎,这日子真的是没法过,但又能怎样?总不能把她杀了吧,收拾吧,打一顿骂一顿,深呼吸……日子继续过!!!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他四到五岁时候都还不会清楚的说话,连基本的需求语言都说不明白,也不跟小朋友玩。我跟他爸爸几乎走遍广州的儿童医院,都说是发育迟缓。最后他爸爸带去中山三院,被诊断高功能自闭症,那时候5岁半。
拿着诊断结果,还没有走出门诊门口,眼泪就忍不住流出来。可怕的是,医生说最好的康复时间段是6岁之前,这意味着只有半年时间来做康复。
我就没敢耽误,第二天就找机构,跟幼儿园说明情况,第三天就开始半天机构半天幼儿园的生活。每一天都跟儿子复盘今天学的东西,跟幼儿园老师了解儿子情况,再跟老师说一些需要配合的事情,很幸运,老师都积极配合,很有爱心包容我儿子。
晚上在家的时候除了复盘当天的知识,就到小区下面找小伙伴玩。因为他不会跟别的小朋友沟通,也不懂 游戏 规则,每次都是我在旁边带着他玩,除了偶尔一两次有小朋友愿意带着他玩。
除了睡觉,他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就这样高强度的度过两个月。幸运的是,好转了,本来还以为不能上一年级,今年不仅顺利上了一年级,据老师反馈表现还不错。不过在班上没什么特别要好的小朋友,就是偶尔会跟他们玩,或者跟一两个小朋友说说话,不算内向的孩子,我已经很满足了。
带着他干预的那两个月,我起不下十次一起的念头,他爸爸都说觉得生活没了动力,感觉世界末日一般。我在机构里见到的星娃几乎都比我家的严重,真的是一看见,就觉得绝望了。
自闭症是无药可治的,希望大家不要相信,只能行为干预,可以找机构,最好的就是监护人去学习干预方法来进行家庭干预,这种成效是最好的,希望能帮你们。
我儿子他们班有个孩子自闭症,没顾上感受,母亲家委会的,每次去开家长会,看她母子高高兴兴的,她还是个老师,教育孩子有经验。那个同学成绩比较差,在班里不计成绩。听我儿子说,同学欺负他,他就默默的跑回家,个个同学逗他笨,取笑他,不过我鼓励我孩子帮助他,不要对自闭症的孩子羞辱,不要尝试过多沟通,他的世界里不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我儿子现在是班委,个子高,学习好,打架厉害,有人惹他,都去欠阻止,好在初二了,同学们都懂点事了,现在不去炒他,他需要交流就和他交流,这个是需要专业人士才能治疗的。
一个只有12岁的男孩,生日当天上午10点,从33层顶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母亲刚订好了生日蛋糕。
这个12岁的男孩叫小浩,住在隔壁小区。父母都有正式工作,小浩从小就比较聪明。
父母把他当做掌上明珠,然而更希望小浩能出人头地,不再像他们一样只能做底层工作,所以自小开始,父母对小浩要求非常严格,但悲剧也从此开始。
为了不让小浩迷上电视,他们家是没有买电视机的,但是买了各种各样的书本。小浩也爱看书,父母也很高兴。
不过在小浩9岁那年暑假出现了转折,小浩的表哥因为无人看管,就委托小浩家照顾一下。
本来小浩父亲是极其不乐意的,因为小浩的表哥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上都属于差生行列,但实在抹不开亲情的面子,只能勉强答应。
表哥13岁,初一学生,学习成绩除了语文,其他都在及格线下。早些年就迷上了某荣耀 游戏 ,上初中后家里还给其买了手机。放假到小浩家时自然也带了过来。
刚开始两天,小浩还没有怎么被吸引,还有加上父母许小浩看表哥玩 游戏 ,但是晚上他们同睡一屋,表哥又是经常玩到半夜三四点才睡觉。
久而久之小浩也迷上了 游戏 ,经常看着表哥玩,连暑假作业都不写了。
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也仅仅只能叫表哥少玩 游戏 而已,剩下的只能对小浩严加看管。
可是 游戏 的魔力实在太大,在父母轮番说教,各种打骂下,小浩在父母眼里不看表哥玩 游戏 了,可是父母的视线一离开,马上又看表哥玩 游戏 了。而且晚上也偷偷跟着看和玩 游戏 。
就这样,表哥在小浩家住了一个多月,小浩的作业为了应付都是随意写,字迹潦草,很多地方还故意留空,气得父母大骂不止。
下一学期开学后,小浩性格变了很多,家里的钱也经常不见,后来才知道是被小浩拿去买各种垃圾食品以及 游戏 书籍了。
游戏 书籍不敢拿回家里,在学校偷偷看完就送给其他同学。
老师也经常反映,小浩学习不认真,上课爱讲话,精神不集中,作业应付了事。
父母对这种情况自然是非常恼火,花费了无数心思做小浩的思想工作,可是小浩都是嘴巴答应,实际行动毫无改变。
父母对小浩的行为真是伤透了心,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都用了,可是小浩对生活,对学习就是半点提不上心来,还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
成绩直线下降,由班上的优等生成了差生。再次放暑假时,有一次偷偷拿了两百块钱出去,父母发现钱不见了就问小浩,小浩一口咬定不是他拿的,最后还跑了出去。
最后发现是跑到了表哥家里,父母脸色铁青地去到表哥家,发现小浩正和表哥在一起玩 游戏 ,气得父亲一巴掌就打了过去。
小浩哭了,父母要小浩回家,小浩怎么也不肯。
大舅哥和嫂子也劝说,等会再回吧。因为这句话,彻底把小浩父亲引爆了。当场就恶狠狠地说,再等会,我儿子就被你儿子给带成废人了,要不是去年的暑假,我儿子还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现在呢,都是拜你的好儿子所赐。
大舅哥与嫂子也不甘示弱,互相吵了起来,说表哥顽皮是不假,但也是你那儿子意志不坚定,怎么能赖到我们头上来呢?
你一言我一语,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是硬带着小浩回的家。
为了防止小浩再次跑到表哥家,其父母出门时都会把门给反锁。
也就是这样的防范,让小浩患上了自闭症,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就被学校给劝退了,只能接回家里。
看了医生,因为是精神上的问题,医生也没有多好的建议,只能在家给个宽松的环境,让其慢慢恢复。
然而到小浩12岁生日那天,父母还想着给儿子庆祝一下生日。生日蛋糕才刚订好,就接到了小浩跳楼身亡的消息。
为何会出现自闭症?这是心理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思想本身没错,错的在于对孩子期待过高,反而容易出现过度的问题
希望这种悲剧不在发生。
孩子已经9岁,读普校二年级,隐瞒病情,潜伏中。目前主要问题是心智相对偏弱,思维方式略嫌刻板(很隐蔽,常人难以察觉)。如果不是我们不放心,他上学已经不需要接送,能“打酱油”了,还有一群好朋友,看上去不错。
与之相对的是,也许这几年燃烧过度了,感觉自己已是强弩之末——这就是我的感受。
想撒手去找寻属于自己的自由,却发觉那只是自己喝酒上了头;想自己的孩子能正常地与自己沟通,哪怕只是一分钟;想孩子在自己默默哭泣地时候能靠近自己,哪怕只是递上一张薄薄的纸巾;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牵着娃的手漫步街头,脸上挂着的是笑,耳边回荡的是一声声地“妈妈,那个我想要吃。那个玩具我想要带它回家。那位老爷爷摔倒了,我得去扶一下……”
自闭症儿童是来自星星 的孩子,父母最大的愿望是能去学校开个家长会,哪怕是被老师请去喝咖啡挨顿训呢!
首先给孩子最好的爱,积极的心态更有助于扩宽孩子的人生道路,自闭症对于一个家庭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父母们在面对孩子的疾病时,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接纳、不认可孩子成了家长们心理上最大的问题。时间久了,家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有的会丧失对生活的希望,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其次在很大的程度上,父母的心态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面对自闭症和残疾孩子时,家长们要用一颗积极地心态去接纳和认可自己的孩子,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和心态只会把孩子推进无限的深渊之中,并不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半点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耐心,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发掘其潜质,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
重庆大学城看儿科比较好的医院
看你看哪方面了,普通的感冒发烧社区医院或就近诊所就可以看,稍微大一点的就近有西南医院,新桥医院都有儿科的,如果是看脑瘫、癫痫、自闭、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这些可以去南坪的小米熊儿童医院,经常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脑病专家会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