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化寒痰药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人参干姜半夏丸-人参干姜半夏汤治疗癫痫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物外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临床运用时,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

半夏

药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配硫黄而治肾阳不足、大便失调之症。

处方用名制半夏、姜半夏(用明矾粉、生姜汁腌制后漂净,晒干用)、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为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其性温而燥,尤为属寒有湿者在所必用;若为热痰,当与清热化痰之品配伍始妥。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所主消痞,实亦化痰除湿之功;至于散结无非辛散温通之效。和中而能降逆为止呕之良药,无论胃寒、胃热、胃虚、恶阻咸可应用,配伍适当,每奏卓效。此外,胃不和而卧不安者,肾阳不足而大便失调者,皆可配合应用,亦有殊功。

2.半夏昔人以为妊娠忌用之品,然恶阻用之有止呕之效,并无堕胎之虞。又以为性滑,则其体虽滑,而其性温燥,决非润泽之品,故阴虚津少者应于慎用。

3.半夏主要功用为化痰止呕,故为脾胃两经要药。脾为生痰之源,胃为受纳之器。痰湿恋脾,半夏能燥湿化痰;胃气不和,半夏亦能和胃降逆。

4.半夏化痰,以脾不化湿、聚而为痰者为主;因其性温燥,故对于寒痰,亦可应用。如属热痰,则须以清肺药配合同用。至于阴虚燥痰、津少口渴等症,则不宜应用。

5.半夏止呕,以痰气壅塞、胃逆不和为主;但因它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故除适用于痰饮呕吐之外,尚可用于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以半夏配伍人参、白蜜等同用;至于胃热呕吐,宜用清胃药如麦冬、竹茹等同用,以防温燥过热、耗伤胃阴。

6.《别录》有半夏堕胎的记载,可是《金匮要略》的干姜人参半夏汤早已用治妊娠呕吐,而并不碍胎。从这个例子,启示我们阅读前人本草文献时,必须持有辩证唯物一分为二的观点,使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制。此外,过去上海地区除姜制半夏之外,上有竹沥半夏、宋半夏、仙半夏等多种制法,现在已于简化,药店主要供应制半夏,不在加工炮制上述品种。

方剂举例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治痰饮呕吐,心下痞闷不渴者。

天南星(附:胆南星)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拟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属近似植物的求状块茎。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临床应用1.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等症。

本品功能燥湿化痰,而温燥之性更烈于半夏,故可用于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胸膈胀闷等症,常与半夏配合应用。

2.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

南星又能祛经络之风痰而解除痉挛,故可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痰涎壅盛、口眼喎斜、经络不利、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拘挛,以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在临床上治风痰眩晕、目眩、呕逆、胸闷少食等症,常与半夏、天麻、生姜等配伍;治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口眼喎斜等症,常与半夏、白附子、川乌等配伍;治破伤风,常与白附子、天麻、防风、白芷、羌活等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外敷痈肿、跌扑损伤,有消肿定痛作用。

处方用名制南星(制法与制半夏相同)、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胆南星:又叫陈胆星。即南星经过牛胆汁制,燥性已减。性味苦凉。能化痰息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天南星苦温性烈,善能开泄。前人说它“治痰功同半夏”。然

半夏虽属辛散,专理脾胃湿痰,且能止呕;

南星辛散之力胜过半夏,专主经络风痰。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属风痰、湿痰入于经络所引起的症候,如中风麻痹、口噤身强、筋脉拘挛,以及惊痫、破伤风等。

2.南星有毒,内服须经炮制,方可使用。

3.本品用苦寒的胆汁制后,燥烈之性已减,故常用于痰热内盛、惊风抽搐等症。

方剂举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风。治破伤风急跌扑损伤,项强口噤。

通络片《上海中成药》:姜制生南星、地龙、生地、生川乌、枫茄子。治风寒潮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背酸痛、肌体麻木、怕冷的风湿痛等症。

白附子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或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胃经。

功效祛风痰、逐寒湿。

临床应用1.用于中风、口眼喎斜之症。

白附子善于祛风痰、燥湿痰,故可用于中风痰壅之症,常与天南星、半夏等同用;治口眼喎斜,常与全蝎、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用于寒湿疼痛,偏正头痛等症。

白附子不仅善于祛风痰,又能逐寒湿,故适用于寒湿头痛、偏正头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而以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效果较好,常配合白芷、天麻、南星、川乌等药应用。

处方用名白附子、禹白附(为独角莲的块茎,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治中风口喎,半身不遂。

皂荚(附:牙皂)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袪痰、开窍。

临床应用1.用于寒湿壅滞、胸闷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

皂荚有强烈的袪痰作用,治湿痰壅滞、咯吐不爽者,可单用本品焙干研末,用红枣煮汤调服;也可配合半夏、莱菔子等同用。

2.用于猝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的病症。

皂荚辛散走窜,外用有通关开窍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开属于实闭之症者,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细辛、薄荷、雄黄等药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苏醒。

此外,皂荚熬膏涂疮肿(未溃者),有退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皂荚、皂角(洗净,晒干,去皮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焙焦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五分。内服剂量不宜过大,如服量过多,可引起呕吐及腹泻。本品辛散走窜,性及锐利,孕妇、体虚即有咯血倾向者均不宜用。

附药牙皂:又叫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猪牙皂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皂荚相同。古代文献中往往将牙皂与皂荚列为一项,对其品质优劣各家说法不一,目前习惯认为猪牙皂质量较好,故常采用。

苏子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苏子利膈而消痰,质润而不燥,善能降气定喘,故适用于咳嗽痰喘的症候,常与莱菔子、白芥子配伍;也可于前胡、厚朴、陈皮、半夏等同用。可视病情需要,适当选用配伍药物。

2.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多油,故有滑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苏子、杜苏子、黑苏子(晒干用)、炒黑苏子(炒用,可缓和药性)、炙苏子、炙黑苏子(蜜炙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苏子为紫苏的果实,习称为种子。功能降气消痰,以治咳逆痰喘。另有一种白苏子,是白苏的果实。两者主要的区别:苏子色黄黑,粒较细小,气香力厚;白苏子色呈灰白而粒较大,气较淡薄,功同苏子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苏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陈皮、当归、生姜(一方无肉桂,有沉香)。治痰饮壅盛、肺气上逆作呕。

白芥子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袪痰利气,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症。

白芥子辛散利气,温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滞肺络、胸膈之间所引起的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症。以本品配苏子、莱菔子,用于痰多咳嗽;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饮,可治痰涎停留胸膈。

2.用于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及流注阴疽等症。

本品辛散温通,能逐痰散结以消肿,治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可与肉桂、没药、木香等配伍;治流注阴疽,可与麻黄、肉桂、熟地、炮姜、鹿角胶、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2.本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

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停留胸膈。

桔梗

药用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

桔梗辛开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药同用。属于外感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紫苏叶、杏仁等配伍;外感风热,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等配伍应用。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与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用于肺痈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能祛痰而排脓,用治肺痈,可与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根、鱼腥草等配伍;治咽喉痈肿,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白僵蚕、甘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气、袪痰排脓,故适用于咳嗽多痰、咯痰不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痈等病症。

2.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壳,可利胸膈;配鱼腥草,可排脓解毒而治肺痈。

方剂举例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附:旋覆梗)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气。

临床应用1.用于喘咳多痰。

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气而平喘,故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的咳嗽痰多之症,可与桑白皮、甜葶苈、陈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症者,当配解表药同用。

2.用于噫气,呕吐。

本品性温,能降气消痰,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所致的噫气或呕吐等症,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旋覆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本品的头状花序如绒毛,入汤不易澄清,每能刺喉作痒,故需布包入煎。

附药旋覆梗:又较金沸草。即旋覆花的全草。性能、主治、用量、用法俱与旋覆花同。

按语1.旋覆花以消痰降气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急及嗳气呕吐等症。

2.经临床实践,旋覆花与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强降气化痰的功能。本品性属微温,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热咳嗽、痰多气急者,也可配合清热药如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品同用。

3.旋覆花始载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中药店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用与花相似。

方剂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白前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前(斯氏牛皮消)的根茎及叶。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肺经。

功效袪痰,降气。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痰多,气逆喘促等症。

本品善于降气袪痰,故适用于痰多壅肺、咳嗽气促等症,可与紫菀、半夏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白前(洗净,晒干,切片用)。降气袪痰之力较强。、炙白前(蜜炙用,润肺,降气、袪痰,作用较缓)、炒白前(清炒用。药性较缓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白前一药,《别录》说它微温,《唐本草》认为微寒。然白前治嗽,并不专用于寒嗽,亦可应用于痰火气壅上逆的咳嗽。因痰浊蕴肺,肺失清肃而嗽作,白前即以清肃肺气为用,功能袪痰降气,不论寒嗽、热咳,只要肺气壅实有痰而咯吐不畅者,都可使用。治寒嗽,可与紫菀、款冬花、半夏等配伍;治热咳,可与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2.经临床实践,本品袪痰作用颇强,对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量不过多,如果用量过多,易引起恶心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注意。又本品无补益作用,功专辛散下气,对于肺虚干咳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止嗽散《医学心悟》:白前、紫菀、荆芥、百部、桔梗、陈皮、甘草。治新久咳嗽。

天浆壳(附:萝藦藤、萝藦种毛)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肺、肝经。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透疹。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

天浆壳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不宣、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常与金沸草、前胡、枇杷叶等配合应用。与百部配合可治疗百日咳。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有宣肺透疹作用,可治麻疹透发不畅之症,常与蝉衣、桑叶、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天浆壳、天将壳(剖开,去毛,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只治五只,或一钱至三钱,大剂量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1.萝藦藤:及萝藦的茎藤。有补肾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肾亏遗精,乳汁不足,脱力劳伤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2.萝藦种毛:外用止创伤出血。适量外敷。

石胡荽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

功效袪痰止咳,通鼻窍,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百日咳。

石胡荽功能袪痰止咳,可以治疗百日咳、咳嗽痰多的病症,单用时需加冰糖或白糖,多次少量饮服。

2.用于鼻渊。

本品又能治疗鼻渊流涕、鼻塞不通,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辛夷花、苍耳子等药同用;外用配辛夷花、细辛、白芷等研末,取少量吹鼻。

3.用于疮疡肿痛,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

石胡荽治疗疮痈、跌打损伤以及蛇咬伤之症,主要采用新鲜者打烂外敷,有解毒消肿作用。

处方用名鹅儿不食草、石胡荽(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本品味辣,具有刺激性,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外用适量。

人参+干姜

(人参, 干姜) 共16个方剂使用:

半夏泻心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桂枝人参汤,黄连汤,理中丸,生姜泻心汤,四逆加人参汤,乌梅丸,九痛丸,大建中汤,干姜人参半夏丸,鳖甲煎丸,侯氏黑散,薯蓣丸,人参汤

1.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 2)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0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2.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4.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另切)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5.黄连汤: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6.理中丸:人参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 1)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 2)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396条.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7.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8.四逆加人参汤: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 1)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9.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六两子(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檗六两

? 1)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第8条.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11.大建中汤: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 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第14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12.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一两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6条.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13.鳖甲煎丸: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韦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蟅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巢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 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

第2条.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如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下,宜鳖甲煎丸。

14.侯氏黑散: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15.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6.人参汤:人参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 1)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第5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