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治疗癫痫效果好吗-头针治疗是什么
风池穴,7种刺法治病各不同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跷脉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据文献记载,风池穴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更佳。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如治疗感冒、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癫痫、视神经萎缩、近视、耳鸣、足跟痛等。关于风池穴的针刺角度和进针深度,各家说法不一。多数古籍记载风池穴宜直刺3-7分,《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提出可针1寸2分,《循经考穴编》提出透刺1寸5分。
上海市名中医严君白教授认为:针刺或艾灸(间接灸)风池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阳气盛,气血通,风寒之邪自然容易消散。因此,风池穴的临床运用绝不限于上述这些疾病,只要患者出现阳气不足、正虚邪恋的证候,都可以从风池穴入手。
严教授对风池穴常施以下7种刺法。
常规浅刺法
1.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主治多种疾病。 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入0.5-1.0寸。感应要有局部酸胀,或向头顶、颞部、前额及眼眶扩散,可主治各种头痛、颈性眩晕、耳性眩晕、感冒、不明原因的发热、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耳鸣、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癫痫、颈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鼻为肺之窍,向鼻尖方向针刺可增强其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宣通鼻窍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效果更为显著。
特殊深刺法
2.针尖斜向内上、对侧眼窝方向深刺,主治头面部疾病。 取2.5寸毫针,用小幅度捻转法,向对侧眼窝方向靠颈椎深刺,可达2寸以上,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1寸。此时多出现较强的针感,循胆经向上,传至耳颞部及头顶部,再向前传至前额,直抵眼部。患者得气后,可感到头痛、头晕、头沉、目眩、面痛、耳塞等症状减轻或消除。
3.针尖向同侧鼻旁平直刺入,治疗中风后遗症。 刺法同2,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
眼窝下2.3寸,针感或同2,或向上、下肢及躯干传导。对于中风后偏瘫或半侧肢体麻木等疗效较好。
4.针刺向咽喉方向,主治假性延髓麻痹等症。 取2寸毫针向咽喉方向刺入1.5-2
寸。风池穴深层解剖示丰富的血管、神经分布,故针刺可改善椎动脉供血。另外,风池为胆经要穴,“胆主决断”,向咽喉方向深刺,可增强其醒脑开窍,通利咽喉之功效。
5.针刺方向微向外(颞侧),主治偏头痛、重度失眠等症。 取3寸毫针,针刺方向对喉而稍向外,进针2.5寸,针感向头部同侧阳白穴放射。风池穴向外斜刺,直达病所,有行血祛风止痛之功效,不仅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效果显著,对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痰浊上扰、气血亏虚之头痛亦有极好的疗效。
6.针尖向同侧口角下方刺入,治疗躯干、颈项、四肢以及咽喉、气管等疾患。 针刺向同侧口角下方,过颈椎,深度可达2-3寸,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3.3寸,此时针感除循胆经上传外,向下可达同侧上、下肢和躯干,局部可传到喉部附近。
透刺法
7.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主治颈椎病等症。 取2.5寸毫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进针1.5-2寸。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类似于颈椎夹脊穴,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改善脑供血,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
严教授经验:施针者宜气定神闲,抱元守一,仔细感觉针下气血之流动和患者的反应,深刺进针后若无针感,可退针稍变方向再刺入,随着针刺的逐渐加深,可出现第1次针感(浅刺),第2次针感(深刺),后者较前者更为强烈。深刺法对顽固性疾病疗效较好。但是,在进针时,要时时与患者沟通,针感过于强烈的,或患者有眩晕、恶心、出冷汗、心悸等不适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停针。
风池穴的安全深度
针刺风池穴不当所致医疗事故,虽然不及风府、哑门两穴多,但也有报道。针刺过深,位置偏斜可以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风池穴的中间深部为生命中枢——延髓,如针刺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对于风池穴的安全深度,人体解剖学家也做了很多研究。
杨占林《关于风府、哑门、风池穴直刺深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向对侧眼球方向1-2寸,无进颅危险;②针向前方直刺和针向鼻尖同样深度,以及左右透刺(横刺)更深(50-75mm),亦无进颅危险;③针向对侧耳屏或耳屏前缘方向,最易进入颅腔,此方向与椎动脉从枕骨大孔进颅腔方向相对应。针向对侧耳屏至颅腔的深度如下,左风池(向右耳屏):男性均值(41.21 3.82)mm,女性均值(43.88 4.61)mm;右风池(向左耳屏):男性均值(41.21 3.6)mm,女性均值(43.19 4.71)mm。安全深度应在此范围内。但数据只作为参考,临床运用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考虑个体差异,对瘦人适当减少进针深度,经验不足者还可使用艾灸和推拿手法,假以时日,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严教授在实践中总结:风池穴的进针方向、深度不同,针感将随之而异,所获效果亦不相同,换言之,要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应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想要验证是否达到治疗要求,则需通过“气至病所”的客观反映来判断。
头皮针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编者: “方氏头皮针”是方云鹏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因方医师在蓝田县工作时第一次提出,故“头针”被人们誉为“蓝田头针”。1976年,考虑到头针,主要只是在头部的“头皮”部分针灸,故又改名头皮针,为了有别于兄弟省市同期出现的头针等,也方氏将其更名为“陕西头皮针”陕西头皮针的创始人名方云鹏,方氏原本在德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九年制医学院学习,打下降扎实的西医基础,解放初被称为“西安一把刀”。后在1958年因一特殊病例,开始注意头部具有特殊功能穴位的研究。1969年下放农村时开始对头皮针(当时叫“头针”)的大量使用及研究推广。1976年,考虑到头针的进针部位以头发覆盖的头皮部为主,方氏正式将自己创立的头针治疗体系命名“头皮针”。在头皮针的研究中,方氏提出的伏脏伏象理论是对中医脏腑辨证以及形象理论的深入发展。它完善了总经络中枢与末稍经络中枢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经络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因其有独到的功效,方氏头皮针理论获得了国家 科技 进步三等奖。
方云鹏简介:
方云鹂,男,河南省淮阳人,生于1909年。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早年从事西医外科工作。1948年开始自学中医针灸,I952年进修于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学习班,1958年10月在西安市《卫生通讯》上发表了题为《试用针灸代替止痛药和强心剂》的论文,先后编著《针灸万年历》、《针灸日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环钟图及其应用》等书。并将《针灸万年历》改编成BASICI程序,输入微型电子计算机,方氏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病,对“头皮针”等新的针灸方法,深入研究并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均已著书出版。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
在临床实践之中,方氏发现头部存在着未被经络学说和神经学说包括的穴区。经过数以万计的患者,150多种疾病的治疗观察,使头皮针穴区不断完善, 共发现7个穴区,21个可用于治疗疾病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射区,并对其理论作了一些探讨。
1.穴区定位及主治
(1)伏象:其穴区形似伏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之上的人体自身缩影。
①头颈部:冠状点前约长3 cm,宽2cm,其中头长、宽均2 cm,颈长宽均1cm。
②上肢:由冠矢点沿冠状缝至蝶顶缝(翼点),其长11cm,其中由冠矢点至伏象肩2 cm,肩至肘3.5cm,肘至腕3.5cm,腕至手指尖2 cm。(左右上肢相同)。
③躯干:由冠矢点至人字缝尖共长1401X1,分为背、腰、臀三 部分。背部长6cm,宽3cm(分上、中、下三部,各占2cm)。腰部长4cm、 宽2 cm(分上下腰各长2cm),臀部长4 cm,宽3cm,分上下臀,各占2cm。
④下肢:由人字缝尖沿人字缝向下至星点,共长9 cm,分髋、膝、踝三点, 由人字缝尖至髋长1.5cm,髋至膝3 cm,膝至踝3cm,踝至足趾尖1.5cm。
伏象主治: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 痛、偏头痛、耳聋、耳鸣、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炎、脑炎后遗症、脑震荡、神经衰弱、癫痫,失语、植物神经紊乱、偏瘫、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冠心病、心律紊乱、腰肌劳损、乳腺炎、眩晕证等。
(2)伏脏:是横伏于前发际部位的左右半侧人体内脏、皮肤缩形图。其头 向额正中线,足向额角,分上、中、下三焦,总长6.5cm。①上焦:包括横膈 以上的胸部内脏、上肢、皮肤感觉和大脑思维,共占3 cm。上焦的前2 cm为头 颈部,其宽为发际上1cm,下0.5cm。从额正中线旁开2cm,前发际上2 cm作为一点,再以额前发际正中线旁开1cm,其上3.5cm作为一点,两点连线即伏脏 上肢部位,分为下、上臂及手部,约各占0.5001。上焦之后1001,发际上2 cm, 下0.5cm宽为胸部。②中焦:脐以上膈以下内脏及躯干皮肤感觉,长1.5cm,发际上宽1.5cm,下宽0.5cm。③下焦:脐以下内脏皮肤感觉,、生殖系统,共长2cm。其下焦之前1.5cm,际上1.5cm,际下0.5cm的小腹、臀、髋部。下焦之后0.5cm,际下1 cm为膝至踝部,际下1 cm再向下0.5cm处为足部(左右侧穴区相同)。
伏脏主治:内脏和皮肤异觉疾病,对全身的痛、触、冷、热、麻、痒、紧束 感之类尤为显著。如胃痉挛,胆囊炎,腹泻,痛经,肠绞痛,.月经不调,三叉神 经痛,自汗,心悸,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紊乱,皮肤褒瘅症,荨麻疹,神经性 皮炎,酒渣鼻,牛皮癣,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3)倒脏、倒象:位于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即中央沟前回和中央沟后回在头皮表面的功能定位区。其主治感觉、运动中枢功能异常疾病。
(4)21个穴位。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①说话--运动性语言中枢投影区,主治:运动性失语、发音困难、口吃、舌肌麻痹、假性球麻痹、唇肌麻痹、大脑发育迟缓、舌颤等。②思维--位于左右额骨隆突之间。主治:智力减退、呆滞、癔病、幻听、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共济失调、神志不清、神经官能症、胃溃荡等。③书写--书写中枢投影区,主 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失语、失血症、高血压、低血压、肺气肿、皮层性浮 肿等。④记忆--识字和阅读中枢投影区,主治:失读症、记忆力减退、头 痛、头晕、耳鸣、心惊、腰酸腿痛、遗精、失眠、头昏头木、浮肿、气短、大脑 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等。⑤信号一信号中枢投影区,主治:感觉性失语症、癫痫、失眠、神经性头痛、癔病、精神病、理解力减退、健忘性失语、大脑 发育迟缓。⑥运平--运动平衡中枢投影区,主治:失语证、末梢神经炎、震 颤性麻痹:脑血管意外、共济失调、指端红痛症、风湿性关节炎。⑦视觉--视觉中枢投影区,主治:视觉障碍、幻视、视野缺损、视网膜炎、角膜斑翳、青光眼、视神经乳头炎、玻璃体混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眼睑痉挛、头痛、 头昏、头晕、鼻妞。⑧平衡--平衡中枢投影区,主治:偏瘫、眩晕、全身性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巴金森氏综合征、语言障碍等。⑨呼循--呼吸、循环中枢投影区,主治:心肺机能失常引起的咳嗽、气喘、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⑩听觉--听觉中枢投影区,主治: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癫痫、幻听、同侧偏 盲、髙血压、目痛、癔病、腹内胀满等。?嗅味--嗅觉、味觉中枢投影区, 主治:嗅味觉迟钝、嗔味觉障碍、急慢性鼻炎、癫痫、记忆力减退、头晕、偏头痛、流诞、感冒、湿瘆、牛皮癖等。
注:以上穴位,除“思维”外,其余均为双侧对称。
2.取穴与配穴方法
(1)相应取穴:机体某部有病,即在伏象、伏脏、倒脏、倒象的相应部位 取六,如腿病,取伏象或伏脏的下肢相应部位。
(2)仿体取穴:是根据经络、脏象以及阴阳五行辨证取穴理论,摹仿体针 取六的各种方法,在“伏象”、“伏脏”、“倒象”、“倒脏”上精细应用,进行高度 集中施治的取穴法则。如:胃脘胀痛、呕吐,可在“伏脏”中焦胃取穴,亦可在 伏象的“中脘”穴相应部位取穴。
(3)特定取穴:即据中枢穴具有的主治作用取穴。如耳鸣耳聋取听觉穴。
(4)米式取穴:就是在伏象、伏脏等左右肢体对称,或重叠,或交叉取穴。
(5)配穴方法:①“伏象”和“伏脏”相应部位配六。②倒象和倒脏相应部位配合。③伏象和倒象相应部位配合。④伏脏和倒脏相应部位配合。⑤伏象、伏脏与中枢穴相配合。⑥头皮针穴位与其它针法相配合。
二、医案选
例1 :瘘证(脊髄炎后遗症)
张XX,女,32岁,陕西蓝田县孟村公社人。1972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1972年2月某日,发烧,咳嗽,周身疼痛,四肢痛甚。三个月后即感下肢发凉,继则瘫痪,卧床不起,右腿较重,食纳减少,身体消瘦。同年8月曾去西安市某院诊治,诊断为:①脊髓炎后遗症。②脊髓蛛网膜炎。给药:地巴唑,维生素氏(用量不详),服药后病情无变化,嘱其回家治疗。于今来本院治疗,患者身体消瘦,下肢发凉软瘫无力,不能站 立,需两个人搀扶。
处方:伏象下肢(双),倒象下部(双)。
治疗经过:手法采用飞针法,留针45分钟?1小时。病情逐日好转,第8次患者即可单独来院就诊,共针9次,基本痊愈。1973年4月14日随访,能参加正常劳动。
按脊髓炎后遗症,系中医痿证范畴。临床以笳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 不用为其特点。该病例为感受温热病邪,燔灼阴津,阳明经脉不调,宗筋弛纵而发痿证。头 皮针“伏象”为伏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之上的人体自身缩影,为总运动中枢,临床实 践证明:对运动系统、血管系统的疾病有良好效果,山东大学生理教研组实验观察,计刺它 可提高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兴奋性。故治疗该病取伏象和相应部位,配以倒象获良效。
例2 :震颤(脑炎后遗症)
潘X,女,4岁,河南鹿邑县试量公社潘村人。1972年9月3日初诊。
患儿于今年6月底患肺炎,在当地某医院住院治疗1月余,出院后留有后遗症:四肢抽 搐、浑身震颤、伸舌、瞪眼、不会说话,吃饭吞咽都较困难,曾服中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
处方:头皮针疗法,伏象头部,伏脏上焦头部,说话穴。
治疗经过:手法飞针直刺,留针30分钟。第一诊后患儿即会哭啼;第二诊加倒象口部穴区,患儿哭声变柔;第三诊加伏象上下肢穴区。治疗9次后休息四天,复诊,患儿已会跑着玩耍,拿着东西吃,四肢抽搐,伸舌,瞪眼等症已消失,但说话不太清楚,又针5次,患儿 会叫“爸爸”、“妈妈”,基本痊愈。
按“伏象”为治疗运动性疾病的有效穴区,“伏脏”对感觉系统的疾病疗效好,本 病病位在大脑,故取相应的头部。说话穴,为脑皮质语言中枢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主治运 动性失语症,以上穴位共用,能够促进脑炎后遗症的恢复,获满意疗效。
例3 :胸痹(冠心病)
陈XX,女,38岁。1981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于1980年夏天开始出现胸痛、胸闷,并渐渐加重,劳则更甚,伴心懂气短,全身乏力,形体消瘦,善太息,面色不华,舌质暗紫,苔薄白,脉沉细。检査:心电围提示:
心肌劳损;②冠状动脉供血不良。血脂:胆固醇200mg%,三酸甘油酯113mg%。脑血流图:各脑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弹性差。眼底:动脉硬化II期。血压90/60mmHg。
处方:头皮针疗法。伏脏的心胸部,倒脏中焦相应部位,配伏象、倒象的相应部位,呼 循六等。
治疗经过:每日一次,每10次为一疗程,每次留针30分钟,5次休息二天,共治疗四个疗程。复查结果:心电图:大致正常。血脂:正常。左心功能:大致正常,较81年10月30日 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血压120/80mmHg。脑血流图,胸透,眼底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胸痛消失,胸闷好转,仅上搂时感到气短,精神好,食纳、二便正常。
按胸痹一证,为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心失所养而致。系西医冠心病。治宜活血通络。实验证明头皮伏脏、倒脏相应穴位具有降血脂作用,并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侵 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増加每搏输出量使冠脉贯注量增加,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即起 到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的作用,故能使病愈。1982年采用本法,对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治 疗观察,其症状消失和减轻的总有效率为96.51%。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7.5%,血脂有明显下降(P
羊癫疯治疗方法
羊癫风的治疗方法 辩证分型: 1.风痫症状:神识昏迷,两国窜视或斜视,面色时青时白,四肢抽搐,手指抽动屈伸如数物状,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苔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心神蒙蔽,肝风内动,故昏迷抽搐,两目上窜,手指抽动如数物状,牙关紧闭等。青主肝,肝主风,肝风上扰,故面色时青时白。苔白,脉弦紧为风痫之象。 羊癫风的治疗方法:风痫治则:熄风定痫。 主方:定痫九加减。 加减:烦躁不安,加黄连3克、竹叶6克;头痛,加龙胆草10克、菊花10克;抽搐频繁,加蜈蚣2条、僵蚕10克;颈项强直,加钩藤10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为熄风定痛,清热豁痰之剂。方中天麻、全蝎熄风止痉,石菖蒲、远志芳香开窍,竹沥、川贝母清热豁痰,胆南星、姜汁、半夏涤痰祛风,陈皮、茯苓健脾燥湿,茯神、朱砂、琥珀镇心安神,麦冬、丹参清热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天麻10克 石决明30克(先煎)朱茯神10克 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 胆南星10克 半夏10克 丹参10克 川贝6克 甘草6克
满意请采纳
轻度弱智的针灸疗法
①同时用毫针刺“百会”穴(电的刺激强度为:中强)和双臂的“内关”穴(电的刺激强度为:强)→用于癫痫好发作的孩子。
②用毫针刺“四神聪”穴(电的刺激强度为:中)→普通情况下的治疗。
③单纯轻度弱智可用毫针同时刺→涌泉、哑门(轻微电刺激)、足三里(用拳头眼磕叩)、后溪(此法治疗,一天两次,20天一个疗程,然后停15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④头针取双侧语言区、晕听区;耳针取心、脑及质下及内分泌穴;体针取“丰隆”、“间使”、“大椎”、“肾俞”、“人中”、“内关”、“风池”等穴。
注意:没标明电刺激的穴位请不要用电刺激! ①可在“足三里”穴(双侧)注射“当归注射液”,每次每穴各注射1毫升,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②可在“风池”穴或“哑门”穴注射“乙酰谷酰注射液”,每次每穴各注射1毫升,隔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③可在“三阴交”穴、“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12”(双侧四个穴位都要注射)0.5毫升,每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 (1)→由于近些年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对于小于6岁的婴幼儿可用自体骨髓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来治疗,大一些年龄就不适宜做了!(做了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小儿在6岁前脑部发育还在快速进行,此时做脑干细胞移植由于是来自自体的原始脑组织(自母体天生的没受过影响的脑组织),还没有发育成熟,有可塑空间,所以用此法治疗起来会事半功倍。(此疗法在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在国外价格不菲。)
(2)→嗅鞘细胞移植术→在局麻下进行嗅鞘细胞内移植术,选取双侧额部放射冠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为移植注射靶点,植入胚胎嗅鞘细胞100万/侧,
(3)→骨髓基质细胞→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经静脉途径和椎管内一次性或分次注射。
(4)→激光照射→(这里所说的激光是指650nm波长的激光[安全有效范围在:630~780纳米nm之间],这个适合人体,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强微循环,对脑缺血导致的智力轻度低下有辅助治疗作用。)
(5)→微电子嵌入→本法尝试用微电子嵌入式神经信道桥接与信号法,对脑神经元突触进行刺激,使得脑部生物电信号发生变化来使突触上的树突棘得以微量增长而使神经功能有所加强,此法尚处于科研阶段。
(6)→毫米波→运用一定波长和频率的极高频电磁波来研究神经递质的代谢活动和电信号活动,用此法找到脑神经活动特殊部位和根据表现的现象来研究弱智。
(7)→大网膜移植→脑内的小血管自大网膜接入损伤的脊髓和脑的移植研究方案,此法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8)→高压氧→改善脑细胞供氧,使部分存活的脑细胞功能强化。
(9)→心理治疗→只要病儿具有基本的言语或非言语交流能力,就应当进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家庭疗法、行为疗法等,轻度弱智的心理治疗与普通人群中心理治疗的目的相似,并不在于促进病儿的智力发展,而在于解决内心冲突,培养自信心,提高病儿的能力,增加其独立性,扩大其交往,主要解决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
(10)→另外→除了普通的心理学疗法之外,现在在国外开始施行美学疗法,即对孩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审美教育与特别的艺术体验,使孩子的灵性得以成长。
(11)→气功疗法→作用主要是从整体上来调整人的“生理”和“心理”系统(精神病患者慎练)
(12)→瑜珈疗法→可静心安神,促进情绪正常发展(精神病患者慎练)
(13)→催眠术疗法→类似“暗示”的作用,增强人的自信心和领悟某些事物。
(14)→音乐潜意识疗法→要让孩子尽量的多睡,不低于12个小时;等孩子真正睡着了(拍打时没有反应),给孩子带上耳机听音乐,音乐的音量要控制在15分贝以内,时间为3~4个小时,乐曲的风格要符合孩子的个性、气质、人格、爱好、梦想的特点(这一点特别重要,不能有一丝马虎、疏漏和错误,搞不明白或模糊时一定要请专业人员联合孩子的成长经历及心理想法进行测定!)
流口水,抽痉,没有知觉
读音:
diān xián
词语:
癫痫(癫痫)
释义:
1.突然发作的暂时性大脑机能紊乱。俗称羊痫风或羊癫风。
相关文献:《神农本草经》卷一:“[蛇床子]利关节、癫痫、恶疮。”
2.癫狂之疾。
相关文献:
《西游记》第七回:“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后医药符籙皆无验,竟癫痫终身。”
分类:
系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发生癫痫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原发性(功能性)癫痫和继发性(症状性)癫痫。
概述
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突然、过度的重复放电,导致脑功能突发性、暂时性紊乱,临床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称为癫痫发作。可分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和刻板性的共同特点。
针灸治疗癫痫发作,现代较早的报道在五十年代初。之后,临床资料逐渐增多,科学性不断加强,五十年代末就有单位对针刺与癫痫脑电图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1]。特别是近十馀年来,各种穴位刺激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控制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和延长间歇时间方面,有较好的作用,特别对于预防癫痫发作减少发作的频次,也有一定效果。在所有的穴位剌激方法中以穴位埋线应用最为普遍。目前,总有效率在80%左右。
关于针灸治疗癫痫发作的机理,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完全阐明尚有较大距离。五十年代,有人提出针刺穴位是警觉刺激的一种[2]。国外有人通过在异常脑电波部位(事先据脑电图查出)针刺通电,发现可使脑电呈现的异常波消失[3],提示针刺可能是通过抑制癫痫的异常脑电波达到治疗作用的。国内也观察到,针前属正常脑电图的大发作患者,针后仍属正常;而异常脑电图者,针刺则可使72.6%的患者表现为异步化现象(表明癫痫放电停止或减少),进一步证实针刺对癫痫发作有良性控制作用[4]。动物实验也表明,电针可使大鼠脑电出现同步化趋势,可能是通过加强脑的抑制过程来抑制癫痫的发作[5]。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奇、水沟、后溪。
配穴:百会、陶道、鸠尾、内关、神门、丰隆、筋缩、太冲。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情酌取配穴2~3穴,大椎穴以26号针,上斜30度角进针1.5寸左右,当病人有触电感,即退出几分留针。腰奇亦须深刺、重刺(针深1.0~1.2寸)。主穴留针15分钟,配穴一般不留针。大椎、腰奇去针后可加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显效:针刺后半年以上未发作或发作明显减少(减少7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有效:针刺后发作减少(减少2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缩短;3、无效: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或一度好转,后又恢复至治疗前状态。
以上法治疗149例。总有效率65%~88.9%[6,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间使、外关;2、神门、后溪。
配穴:分2组,与上对应。1、鸠尾、百会、章门、本神、大陵;2、鱼际、阳溪、三阴交、足三里、丰隆。
(二)治法
药液:0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溶液、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任取一种。
每次选一组穴(主穴均取,配穴取1~2穴)。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或出现感传后,推入药液。普鲁卡因每穴注入5毫升(间使、足三里须10毫升),维生素B1每穴0.3~0.5毫升。每日一组,交替轮用,10次1疗程。
(三)疗效评价
治疗145例,有效率为82.1%[8]。
头针
(一)取穴
主穴: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病灶相应区、癫痫区。
配穴:情感区、感觉区、胸腔区、枕上正中线。
病灶相应区位置:须依照脑电图表现,确定其病灶部位,在相应的头皮区域取穴,主额、顶、枕、颞等区。
情感区位置:在运动区前,距该区4.5厘米的平行线上。
癫痫区位置:风池向内1寸再向上1寸,在斜方肌尽头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只取一区,根据症状(如精神运动性癫痫加情感区,肢体感觉异常加感觉区等)或疗效情况酌配配穴1~2穴。以26号或28号毫针,进针达到所需深度(长度),快速大幅度捻转1分钟,频率200次/分钟以上,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以同法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密波脉冲频率50~240次/分钟,输出量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时间15~120分钟。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228例,有效率在67.71~100%之间。其中98例曾作1~6年随访,结果显效65例(66.3%),有效23例(23.5%),总有效率89.8%[9~12,16]。
拔罐
(一)取穴
主穴:会阳、长强。
(二)治法
先将被褥分层叠成斜梯形,嘱患者伏卧其上,头胸部降低,臀部垫高,并使两股略分开,暴露 会阳及长强。先在该穴区进行严密消毒。术者一手之中指置患者督脉上,食指与无名指置于两侧之膀胱经,自大椎与大杼穴至长强与白环俞穴处,从上而下推按三遍。然后取三棱针对准会阳(双侧)、长强,迅速点刺,深约0.3厘米。立即用抽气罐吸拔。留罐3分钟后起罐。接着再重复上法推按、拔罐。如此反覆进行3~5遍。吸拔物为血液和淡**粘液,一般开始时其量较多,拔2~3次后逐渐减少,以粘液出尽为止。每周治疗二次,癫痫发作频繁者,可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若作巩固治疗,可每周一次,不计疗程。治疗前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可嘱其逐渐减量。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3例,治后半年以上未发作并停用抗癫痫药物者9例;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间隔时间延长,计12例;2例无效[1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分4组。1、合谷、后溪、内关、足三里;2、哑门、大椎、间使、曲池;3、鸠尾、腰奇、心俞;4、脊中、筋缩。
配穴:大椎、膻中、长强、中脘、丰隆。
(二)治法
可根据临床发作类型选取主穴,以躯体阵挛、强直为主取第1组,以感觉障碍为主取第2组,以内脏障碍为主取第3组。综合性的取第4组。配穴据症酌加,前3组用缝合针埋植法:皮肤常规消毒,局麻后,以1~3号铬制肠缝穿于三角缝合针上,用持针钳夹持从一侧植入穴位正中适当深度,由另一侧穿出,剪断两侧之肠线,略提一下皮肤,使线头进入皮内(注意切不可暴露在外,以免引起感染),盖上无菌敷料。第4组用止血钳埋植法:局麻下,在穴旁1.5~2厘米处,沿脊柱方向纵形切开0.3~0.5厘米,用小号止血钳向左右两侧分离皮下组织深达肌膜,以钳之弯侧直位深部并按摩1~2分钟,至病人有麻、胀感,取3号羊肠线3厘米对折并埋入穴位深部,以敷料固定。配穴用18号脊髓穿刺针刺入穴位下肌膜层,待有麻胀后抽出针芯,将2厘米3号肠线推入穴位,盖上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每次选1个主穴,1~2个配穴,间隔20天至30天埋线1次。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1711例,结果显效890例,有效778例,无效43例,其总有效率为97.4%[13,14]。
芒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腰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腰阳关。
配穴:额三针、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体虚加是三里,关元,失眠加神门、三阳交;痰多加丰隆、膻中。
(二)治法
主穴及配穴之额三针一般均选,余穴据症而加。背穴用0.6~1.5尺芒针进行透刺。额三针取双侧眉冲沿膀胱经透刺2针,以此连线的等边三角形另一顶点处沿督脉经透刺,余穴按常规刺法。针刺得气后,背部穴位以中等频率捻转1分钟,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按证候用补法或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如每周发作>3次者,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70例,结果治愈19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9%[17]。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俞。
(二)治法
敷药制备:活斑蝥捣碎备用,白矾和麝香另研备用。
先在选好穴位消毒后,用消毒瓷片划破所选穴位皮肤,轻微出血,在出血处拔火罐,约1~2个小时。取下火罐,将斑蝥、白矾和麝香自下而上依次敷于出血处,最后用风湿膏固定,保留3天,每周贴药1次,每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2例,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18]。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一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二 失神发作(小发作):
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三 单纯部分性发作:
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麻痹。
四 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五 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
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
二、辅助检查:
1.EEG、BEAM、Holter(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动态脑电图监测):可见明确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2.如为继发性癫痫应进一步行头颅CT、头颅MRI、MRA、DSA等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病灶。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
①大发作选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钠 0.6-1.2/d,卡马西平 600-1200mg/d等。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苯妥英钠 0.2-0.6/d,卡马西平0.2-1.2/d。
③失神发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 mg/d。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安定 10-20mg/次静注。
2.药物剂量从常用量低限开始,逐渐增至发作控制理想而又无严重毒副作用为宜。
3.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特性及发作特点而定。
4.一般不随意更换或间断,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脑电图正常,方可逐渐减量停药。
5.应定期药物浓度监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明确病因的癫痫,除有效控制发作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三、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可行立体定向术破坏脑内与癫痫发作的有关区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或慢性小脑刺激术。
四、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
1.积极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 小儿 0.25-1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抽搐停止。随后将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时10-20mg速度静脉滴注,连续10-20小时,日总量不超过120mg。
②异戊巴比妥钠 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缓慢静脉注射至发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变化。发作控制后应继续鼻饲或口服抗癫痫药物。
2.处理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利尿脱水减轻脑水肿,纠正酸中毒等。
癫痫遗传吗?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癫痫病不是先天遗传的,也并非不治之症。癫痫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大部分癫痫是后天获得性的。一部分癫痫确有遗传倾向,但遗传性并不非常肯定。从临床上来说,有遗传倾向的癫病一般比较容易治愈并有较好的预后。相反,后天获得性的癫痫如外伤、脑炎后遗症所致癫痫则相当顽固。除非男女双方均为癫痫病患者(其所生子女患癫痫的危险性为2%一4%),一般的癫痫病人应该都能结婚及生孩子。问题是在怀孕前后如何采取措施保证母子的安全。
影响胎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癫痫发作本身,另一个是抗癫痫药物。这是患有癫痫的女性想要怀孕生孩子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些患癫痫的母亲只考虑吃药对孩子不好,而盲目减药停药,导致频繁的癫痫大发作,反而对胎儿造成了更大的伤害。药物的副作用固然可怕,但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而避免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因此,防止影响胎儿的正确方法是及时看癫痫的专科医生,早期进行咨询,同时,在没有发作或很少发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抗癫痫药物的用量。一般认为胚胎发育早期的3周-8周最为重要,缺氧和药物可能对胚胎造成损害。尤其是癫痫大发作可能造成胎儿的缺氧,危害极为严重。因此,妊娠早期如有癫痫大发作的孕妇应考虑中止妊娠。非痉挛性的发作一般危害不大。大部分妊娠早期的癫痫大发作均是由于病人擅自减药停药所致。另外,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来自母亲,患有癫痫病的父亲一般不必有所顾虑。
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妇女所生的婴儿发生各种畸形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群2倍一3倍。各种抗癫痫的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苯妥英钠、鲁米那、丙戊酸类药物有较高的致畸率,其它药物如卡马西平等也有一定的致畸性。另外,服用药物的种类越多、剂量越大,其危险性越高。
在怀孕过程中,由于内分泌及代谢的变化,约有1/3的病人癫痫发作可能加重,但大部分病人在妊娠期发作无变化甚至好转。妊娠期的癫痫妇女应常规服用叶酸及多种维生素,防止药物致畸和分娩时可能出现的出血倾向。
总之,服药中的癫痫妇女在怀孕前应在癫痫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好计划。在妊娠前半年就应将癫痫发作控制到最少限度,药物尽量由多剂减至单剂,维持能够控制癫痫发作的最低剂量。整个妊娠期要定期随诊,定期测定药物血中浓度,定期产前检查,包括B超检查。只要做好以上准备工作,90%的癫痫妇女是能够正常怀孕及分娩的,所生的宝宝也是健康的。
癫痫的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西医根据癫痫病因不同分成特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症状性)癫痫两大类。前者指这类患者的脑病并无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异常,而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症状性癫痫因于多种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如先天性疾病、产前期和围生期疾病(产伤是婴儿期癫痫的常见病因)、高热惊厥后遗、外伤、感染、中毒、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等。癫痫的产生与神经元异常放电相关。人体休息时,一个大脑皮质锥体细胞的放电频率一般保持在1~10次/秒之间,而在癫痫病灶中,一组病态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可高达每秒数百次。痫灶细胞群高频重复放电,使其轴突所直接联系的神经元产生较大的突触后电位,从而产生连续传播,直至抑制作用(包括痫性周围抑制性神经细胞的活动,胶质细胞对兴奋性物质的回收,以及病灶外抑制机构的参与)使发作终止。由于传播途径及范围不同而引起各种形式发作。痫性活动可能仅牵涉一个区域的大脑皮质而不再扩散,引起单纯部分性发作;兴奋在前中央回或后中央回通过放电后细胞外钾离子的增多而传导到邻近神经元,造成杰克逊(Jackson)癫痫;痫性活动常由大脑皮质通过下行投射纤维传播到丘脑和中脑网状结构,引起意识丧失,再由弥散性丘脑投射系统传布到整个大脑皮质,产生继发的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脑为至清至粹至纯之腑,为真气所聚,维系经络,协调内外,以主元神。脑清则神识清明,主持有度;脑为髓海,水谷精微及肾精所藏。清灵之脏腑喜静谧而恶动扰,易虚易实,是故神伤窍闭为其病理基础。清窍被扰.元神失控,神机散乱,则昏仆抽搐;髓海不充,元神失养,脑神乏机,致恍惚不安,目光呆滞等。
心藏神,肾藏精主髓,脾运中焦,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可见脑与心、肝、肾、脾诸脏功能相关。
先天因素 命门伏邪,或由于父母禀赋或孕产调养不当,胎气受损,或者脏气不平,或者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脾肾虚而生痰,肝气旺而生风。
痰浊内生 饮食不节,过食醇酒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气郁化火,火邪炼津成痰,积痰内伏,一遇诱因,痰浊或随气逆,或因火炎,或随风动,蒙蔽心神清窍,发为痫证,故有“无痰不作痫”说。不洁饮食,虫阻脑窍,因虫而致风动,也是引发痫证之因。
七情失调 主要责之于惊恐。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脏腑,肝肾受损,则致阴不敛阳而生痰生风。脾胃受损,
预防常识: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其原因复杂多变,其表现“多姿多态”,其治疗“漫长艰难”。故为“江湖人”、“名医”创造了生财之道,他们往往打着“特效药”、“祖传秘方”等幌子招揽“顾客”,这些“特效药”的售价有时高得惊人,使许多本来就生活艰难的患者家庭雪上加霜。这里提醒广大患者及家属亲友,切勿因治病心切而上当受骗。发现有本病后应及时到神经专科诊治。详细地告诉医生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病的。发病时的详细情况怎样?就诊时最好有最t解你发病时情况的人相伴。该病的治疗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用药并强调“用药的不间断性”。许多患者经治疗一段时间后“癫痫发作”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用吃药了须在脑电图正常2—3年后才可停药。本病治疗的疗程有着较严格的时间规定,减药及现代观点主张单药调整剂量治疗,换用其他药,停药,须听取神经专科医生的告诫和解释。防止发作时意外是该类患者尤应注意的一方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